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丛台

丛台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为战国赵武灵王所筑。由数台相连,规模宏大。《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前187),“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后汉书·马武传》:光武攻邯郸,置酒高会,“独与武登丛台”。《水经·浊漳水注》:牛首水“又东径丛台南,六国时赵王之台也。《郡国志》曰:邯郸有丛台,故刘劭《赵都赋》曰:‘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者也。’今遗基旧墉尚在”。今邯郸市丛台乃后人复修,风景优美, 已拓为“丛台公园”。

②在今河南商水县北二十五里。战国时楚襄王筑。《寰宇记》卷10商水县引郎尉之《陈州旧图》云:“楚王游观弋钓地,或税驾于此。往往有嘉禾丛生, 因以为名也。”


又称武灵丛台。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传战国时赵武灵王(前325—前299)为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而建。唐颜师古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西汉初为赵王宫苑内胜景。更始元年(23年),刘秀拔邯郸,曾与马武登此。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据胜亭于台上。清代屡次修筑。台高7米,长59米,宽22米。向南突出一段长50米,宽10米。台南北均有登道,可拾级而上台顶。顶平坦呈圆形,顶上有赵王宫,又名武灵馆。台西小湖中有亭名望诸榭,系纪念战国时燕将乐毅而建;北边七贤祠,有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和李牧等塑像。为冀南地区胜景。


猜你喜欢

  • 吕堰

    即今湖北襄阳县北古驿镇。《宋史·孟珙传》:“金人犯吕堰,珙……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砦军四合,金人弃辎重走。”明置驿。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吕堰驿。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

  • 日隆寨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一百五十里日隆乡。《清史稿·海兰察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七月,“美诺、明郭宗俱失守,海兰察退保日隆”。清设塘汛。

  • 白云岩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北白云乡。《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白云岩“在县西五里。有白云垒,相传宋德祐末幼主过此,暮屯岩上,此其遗垒云”。②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白云岩“在县东南二十五

  • 砀郡

    ①秦始皇二十二年 (前225) 置,治所在睢阳县 (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汉书·地理志》注: 师古曰: “以有砀山,故名砀郡。” 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通许二县以东,永城县以北,山东曹县、嘉祥二县以南

  • 岠嵎山

    在今山东栖霞县东二十里。岠嵎水出此。《宋史·仁宗本纪》:庆历六年(1046)三月,“庚寅,登州地震,岠嵎山摧”。《金史·仆散安贞传》载:益都杨安儿起义,据登州,金将仆散安贞败之”。杨安儿与汲政等乘舟入

  • 武原郡

    ①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 分吴郡置,属吴州。治所在海盐县 (今浙江海盐县城东南隅)。辖境相当今浙江海盐县和海宁市地。陈废。②东魏武定八年 (550) 分下邳郡置,属东徐州。治所在武原县 (今江苏邳

  • 抚纳县

    南朝宋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高要市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 属端州。后废。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广东省高要市南。属新宁郡。隋大业初废入博林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属端州。后又废。

  • 科斗店

    在今山西晋城市南。《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 (843),“王茂元遣兵马使马继等将步骑二千军于天井关南科斗店”。即此。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天井关南。唐会昌三年(843年),河阳帅王茂元讨刘稹,遣兵马使马继

  • 范家浜

    约当今上海市区黄浦江自外白渡桥至复兴岛北一段。《明史·河渠志六》: 夏原吉言 “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今下流遏塞难浚。旁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径达海。宜浚深阔,上接大黄浦,达泖湖之水”。遂于今外白渡

  • 芷芎墟

    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南芷芎。明置巡司于此。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吴川县:芷芎墟在“县西南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