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岔抗日根据地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北起清河镇东岔村一带,南至长岗村南,长约12.5公里;东从老岭山脉,西至台上乡六道阳岔,宽约10公里。1936年杨靖宇率军开辟东岔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本侵略者实行武力封山,抗联战士依靠群众在此坚持斗争一年多。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北起清河镇东岔村一带,南至长岗村南,长约12.5公里;东从老岭山脉,西至台上乡六道阳岔,宽约10公里。1936年杨靖宇率军开辟东岔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本侵略者实行武力封山,抗联战士依靠群众在此坚持斗争一年多。
即今云南西畴县治西洒镇。清乾隆时设西洒塘。彝语“西洒”意为水响的地方。1920年为西畴县治。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 (759) 置鄂、岳、沔三州都团练守捉使,大历八年 (773) 后改设鄂岳观察使。治所在鄂州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境时有变化,较长期领有鄂、岳、蕲、黄、安、申等州,相当今湖北广
十六国后赵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县城西。《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又对赵氏临漳宫,宫在桑梓苑。”
一作杨溪。即今安徽绩溪县北三十里扬溪镇。以扬溪在此注入扬之水为名。有官道通宁国县,明、清两代均置扬溪铺驿站于此, 为县北重镇。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方舆纪要》卷91嘉兴县:“相传以王、江二姓居此而名,今为运河所经,曰王江泾市。”以傍运河,为往来冲要之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宪大破倭寇于此。清嘉兴府同
清设,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甲子镇。为盐场。民国设场知事。
①亦作瑯邪县。秦置,为琅邪郡治。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夏河城)。西汉属琅邪郡。东汉属琅邪国。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改置丰泉县。大业初复改琅邪县,属高密郡。唐武德初省。②北齐置,属高
又名妙圆塔院、信相寺、空林寺。相传建于南朝。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北文殊院街。《清一统志·成都府二》:文殊院“在成都县西北,即妙圆塔院”。今寺为清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大士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史记·武帝纪》:“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北魏改属长广郡。北齐省入掖县。唐武德
一名荇溪。在今安徽滁州市东。为清流河支流。《舆地纪胜》 卷42滁州: “菱溪在清流县。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欧阳修有 《菱溪石记》。本名荇溪,避杨行密嫌名改曰菱溪。” 《方舆纪要》 卷29滁州: 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