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村

中村

①明建小孙家,清改名中村。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十四里中村镇。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图》:黄县西北龙口东有中村。

②即今山东招远市西北金岭镇。清道光《招远县志》卷3《坊市》:中村集“在城西二十里”。

③在今四川冕宁县北中村。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中村土百户。


集镇名。(1)在山东省龙口市西北部。属中村街道办事处。人口 4150。为原中村镇人民政府驻地。明永乐年间,村名王家。自成化年间到崇祯年间,陆续迁来唐、高、孙、胡、刘等姓落户,各自都想以自己的姓氏取村名,经磋商并诸村为一村,取名中村。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水果有苹果、杏、桃、山楂、葡萄等。省属企业皂煤矿、梁家煤矿、桑园煤矿设本镇,有矿山机械、油毡纸、铝门窗等厂及建筑公司。烟汕公路经此。镇北侧学校院内建有“为民主和平而牺牲”纪念碑。(2)在湖南省炎陵县南部。双龙河东岸。中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900。以地处罗浮江和双龙河之间得名。产稻、油茶、楠竹、香菇、玉兰片、药材。有造纸、木材等厂。设圩场。106国道经此。1928年3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于此发动和领导土地革命,司令部设周南小学。(3)在云南省禄丰县北部。中村乡驻地。人口2000。因地处泥川河畔,分上、中、下三村,故名。产稻、玉米、豆、小麦、烤烟、油菜籽等。特产板栗。有砖瓦、陶瓷、水泥等厂。有集市。有公路南接昆畹公路。(4)在云南省姚安县北部。大龙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60。有前、后、中三村,中村居两村之中得名。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油菜籽等。公路通县城。(5)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金沙江南、普渡河西。则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80。因村地处其他自然村之中,故名。产玉米、小麦、马铃薯、荞麦、豆类等。有公路西南接昆皎公路。(6)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东部、洛吉河南侧。洛吉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60。该村位于洛吉乡境中部,故名。产稻、玉米、蚕豆、酸梅、花椒、核桃等。有水电站及木材加工厂。县城—洛吉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春秋时邾地。在今山东费县南。《春秋》: 僖公元年 (前659),“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公羊传》作缨。古邑名。春秋邾邑。在今山东省费县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年),“公败邾师于偃。”即此。

  • 普济镇

    金置,属章丘县。即今山东章丘市东南普集镇。(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普集镇。《金史·地理志》:济南府章丘有普济、延安、临济、明水四镇,即此。(2)今镇名。(1)在湖北省江陵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

  • 可昙县

    西魏恭帝二年(555)置,属和仁郡。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北周废。

  • 菜湖

    在今云南昆明市内。《清一统志· 云南府一》: 九龙池 “在昆明县城内。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清史稿·地理志》 作翠湖。今为翠湖公园。

  • 平原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北击齐,“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即此。西汉为平原郡治。东汉为平原国治。北魏为东青州

  • 石燕山

    ①在今湖南嘉禾县北十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燕山“山巅有石壁,夏秋间雨过,坠石如燕,可入药”。②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九十里。《水经·湘水注》:��水“出永昌县北罗山,东南

  • 时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八年(625)又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属青州

  • 尹山湖

    在今江苏吴县东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尹山湖“其西北接渎墅诸湖,及车坊漾之水,委流亦入于三泖”。

  • 半制城

    在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新唐书·地理志》:修鲜都督府“檀特州以半制城置”。

  • 丹水郡

    西魏置,治所在丹水县(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北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