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条山

中条山

又名雷首山。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与涑水、沁河间。《元和志》卷12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方舆纪要》卷41蒲州:中条山“其山中狭,而延袤甚远,因名”。


古称条山。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北。《读史方舆纪要》:中条山“其山中狭,而延袤甚远,因名”。《太平寰宇记》:山东西一百二十里。《大清一统志》:山狭而长,西华岳东太行,此山居中,故名。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0千米。一般海拔1200~2300米。山体多由变质岩构成,为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北坡陡峭,南坡缓倾。最高峰舜王坪,海拔 2322 米,主峰雪花山,海拔1993米(在永济市东南)。为中国重要的铜矿产区、山西省重要林区。


猜你喜欢

  • 四舍山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不其山”条下:四舍山“四峰峻起,如舍宇,惟一径可以登陟”。《清一统志·莱州府一》称:四舍山“一名四社山”。

  • 晒甲山

    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 晒甲山 “相传李广守右北平,曾驻师于此”。

  • 景宁陵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岩山。《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孝武帝刘骏景宁陵 “在县西南四十里岩山”。即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墓。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岩山南麓。

  •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四川行省。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置,治所在成都路(今四川成都市)。取名于宋代益、梓、利、夔四路,时称四川路。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大凉山以东至巫山,陕西略阳、勉县以南,湖北建

  • 僰溪

    ①亦名綦江、夜郎溪。即今四川綦江县之綦江。《元和志》 卷30南州南川县: “僰溪水,在县南四十步。” 《寰宇记》 卷122南川县: 僰溪水 “南自废丹溪县来,北流经县东南四十步,又北入渝州江津县界”。

  • 留运桥

    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太白渠上。《资治通鉴》: 唐至德二载 (757),郭子仪 “使将兵赴凤翔。庚寅,李归仁以铁骑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使其将仆固怀恩……伏兵击之于白渠留运桥,杀伤略尽,归仁游水而逸”。在

  • 宕昌县

    唐武德四年 (621) 分北流县置,属容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境。后废。(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南境。先后属铜州、容州,乾封三年(668年)改属禺州。唐末废。(2)

  • 陇城

    ①即垂陇。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春秋》:文公二年(前625),“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杜注:“垂陇,郑地。荥阳县东有陇城。”《水经·济水注》:“有垂陇城,济渎出其北……京相璠曰,

  • 杭爱山

    古燕然山。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元秘史》 作康孩。《元史》 作杭海、沆海。蒙古语意为橐驼。为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发源地。

  • 姚福堡

    明置,属宁夏右屯卫。即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