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串场河

串场河

在今江苏长江以北境。南段在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如皋等县市境,入运盐河。《清一统志·通州》 载:串场河“在州东北。串吕四、余东、余中、余西及金沙、西亭、石港诸场,出丁堰闸,会于运盐河。一从立发河进口,串丰利、掘港、马塘三场,亦出丁堰闸,会于运盐河。宋咸淳五年,李庭芝为两淮制置使,凿河四十里通运盐河,即此”。北段南承运盐河,北流至东台市东南,经富安场,沿范公堤,西北流,经东台市西,入兴化市东境,北流贯盐城市境,至阜宁县南入射阳河。《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海沟河”条下引《泰州志》:“串场河自州东之西溪,引流而东北,经东台场,又北至河垛场,又北至丁溪、草堰二场,西去兴化县百十里,又北至白驹场,西南去县西二十里,又北至刘庄场,又北至盐城县之伍佑、新兴二场,又北过天妃、石、庙湾等口而入海。经流于中十场之间,故谓之串场河。”


在江苏省北部。系滨海平原人工河道。始凿于南宋,明代又经疏浚、改造。因贯穿淮南诸盐场,故名。又称运盐河。从阜宁县向南经盐城、东台等市到海安县。南同通扬运河、北同射阳河相接。长130千米,宽40~70米。为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调节河道和重要的航运河道。


猜你喜欢

  • 龙洞渠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西安府三》:龙洞渠“明成化初,巡抚项忠,于元时王御史石渠之北,凿小龙山、大龙山腹里许为洞,下属白渠,名曰广惠渠,功巨费广,历余子俊、阮勤,凡二十年,始踵成之。正德

  • 献河

    亦名陷河。在今山东庆云县南。《方舆纪要》卷13庆云县: 献河 “或谓之陷河。县西北境之水,多汇于此。经海丰县 (今无棣县),引流东注于海。

  • 支磨原

    在今甘肃华亭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大历十年(775)胡三省注:“考异曰:《汾阳家传》:‘九月,吐蕃略潘原西而还。八日,至小石门白草川。十八日,下朝那川。二十三日,至里城营、支磨原,入华亭。’”

  • 古熂

    在今江西东乡县西北十里。明初置巡司于此,正德中裁。

  • 界首集

    即今安徽界首市。清光绪 《大清帝国全图》: 安徽太和县西北有界首集。1946年设界首县于此。旧名界沟。即今安徽省界首市。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刘锜追击金兀朮至此,划沟为界,故名。

  • 洛源监

    在今陕西商州市东。《新唐书·地理志》商州上洛郡: “有洛源监钱官。” 《清一统志· 商州》 “洛源监” 条引 《旧志》: “监在州东五十里孝野崖。”唐置,在今陕西省商洛市东。为钱官之所,属商州。后废。

  • 柳疃集

    即今山东昌邑县北二十里柳疃镇。清乾隆《昌邑县志》 卷2有柳疃集。

  • 崇妙保圣坚牢塔

    在今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唐贞元十五年 (799) 始建,原名无垢净光塔。唐末毁。五代闽永隆三年 (941) 闽王王延曦在遗址上重建,改今名。俗称乌塔。现存塔为七层,八角形,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

  • 高邮州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邮府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二市及宝应县境。1912年改为高邮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高邮府置,治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

  • 莲山设治局

    1932年改盏达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八里莲花街。民国 《云南行政纪实》: “治所在莲花山下,因以命名。” 1952年改莲山县。1935年由腾冲县析置,治莲山镇(今云南盈江县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