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招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以东官五营置,属义安郡。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隋大业初改为万川县。
古县名。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治今广东省大埔县。属义安郡。隋大业初改万川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以东官五营置,属义安郡。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隋大业初改为万川县。
古县名。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治今广东省大埔县。属义安郡。隋大业初改万川县。
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安阳河上。清末袁世凯隐居于此。村东北有袁林,即袁世凯墓地。
北魏孝昌三年(527)置,属唐州。治所在北绛县(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县地。建义元年(528)属晋州。隋开皇初废。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置,治北绛县(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北绛
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三十里宜山镇。清末以避宣统名讳而改今名。
在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安亭镇。明归有光读书于此,著有 《畏垒亭记》。
北宋置,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为宋代通州八盐场之 一。清设金沙场盐课大使于此。民国间改设金沙镇。宋时置,即今江苏省通州市金沙镇。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后,曾一度移海门县治此。明、清时设盐课
唐显庆三年(658)于拔汁那国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贞元六年(790)后废。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 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即此。
元至正年间分汝水下游为南汝河。以支流水为正源。 明嘉靖末,水改道东流注澺水 (称洪河), 遂以源出泌阳县东北之支流水为正
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长江北岸老洲镇。《明史·地理志》 桐城县:“又东有六百丈巡检司。”《清一统志·安庆府二》:六百丈巡司“在桐城县东一百六十里老洲”。
隋开皇元年 (581) 置,治所即今河北易县。《元和志》 卷18易州: “因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 开皇十六年 (596) 置易县为州治。大业初改为上谷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名易州,天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