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江

九江

尚书·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后人对其所在地解释有三说: (1) 《汉书·地理志》 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是说九江在汉寻阳境内,即今湖北广济、黄梅一带。汉、唐诸儒多主此说,但对九江的江源又岐见不一:《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江自寻阳分为九。”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尚书伪孔传》:“江于荆州界分为九道。”都认为源自大江,派分为九。《尚书正义》引郑氏则认为九江各自别源,出自山溪。《经典释文》引六朝人《浔阳记》、《缘江图》,并列举九江名目,而二书互有出入。(2)《晋太康地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也。”这是汉人别说,以注入彭蠡(今鄱阳湖)的湖汉水(今赣江)及其八大支流合称九江。(3)宋人胡旦、朱熹、蔡沈等皆以注入洞庭湖的沅、湘等水为九江。各家所举名目也不尽相同。《禹贡》下文导山、导水二章都提到“过九江”,其地望在大江北岸。故三说中以第一说比较符合于原义。寻阳在汉代虽属扬州西境,于《禹贡》应属荆州东境。


尚书·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后人对九江的解释有三:(1)《汉书·地理志》庐江郡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这是说九江在寻阳县境内,即今湖北省武穴市、黄梅县一带。汉唐学者一般皆主其说。但对九江源流则说法不一:《汉书注》引应劭、郭璞《山海经注》、《尚书伪孔传》都认为大江至此,分为九道。《尚书·正义》引郑氏则认为九江出自山溪,各自别源,下流合于大江。《经典释文》引六朝人《寻阳地记》、《缘江图》,并列九江之目,然两书互有出入。(2)《晋太康地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此为汉人别说,以入彭蠡(今鄱阳湖)的湖汉水(今赣江)及其八大支流合称九江。(3)宋人胡旦、晁以道、曾彦和、朱熹、蔡沈等皆以为沅、湘等九水汇入洞庭湖为九江。故云:“九江即洞庭也。”(蔡沈《书经集传》)然各家所举之九水名目也不尽同。按《禹贡》导山、导水两章都提到“过九江”,其地望在大江北岸,故三说中以第一说比较符合原义。寻阳在汉代虽地属扬州西境,于《禹贡》应属荆州东境。


猜你喜欢

  • 城口厅

    清道光二年 (1822) 置,属绥定府。治所即今四川城口县。《清史稿·地理志》 城口厅: “西:城口山,厅以此名。” 1913年改为城口县。清道光元年(1821年)析原太平直隶厅城口地置,治今重庆市城

  • 虎头山关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海中大虎山岛。《明史·地理志》 东莞县: “西南有虎头山关,洪武二十七年置。”

  • 鄯善镇

    ①北魏置,治所在扜泥城 (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魏书·西域传·鄯善》: 世祖时,万度归讨鄯善,“其王真达面缚出降,度归释其缚,留军屯守,与真达诣京师……拜交趾公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

  • 北舆县

    西汉置,属云中郡。为中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武泉水“南流又西屈,径北舆县故城南,……又西南入芒干水”。《清一统志·归化城土默特》 谓北舆故城在“今归化城西界

  • 北毒蛇滩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都护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北毒蛇滩。1947年改名都护暗沙。

  • 含凉殿

    唐长安大明宫寝殿之一。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城北龙首原上。据《大典阁本图》在太液池北岸。《长安志》云“含凉殿在太液池南”恐误。

  • 东乡五路安抚司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二十三年(1390)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施南宣抚司。清初改为东乡土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北。二十

  • 偏店关

    在今河北涉县东北三十里偏店乡。明洪武中置偏店巡司。嘉靖中废。

  • 班氏县

    秦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南五十五里。东汉末废。古县名。秦置,治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南。属代郡。东汉末省。

  • 宁东堡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置,属定辽中卫。在今辽宁凤城市东南。《方舆纪要》卷37定辽中卫:宁东堡“在险山堡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