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居山

云居山

①即石经山。时有白云绕山之半麓,故名。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山有五峰,号五台。其中最高峰有云居寺,为隋沙门静琬所居。

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三十里。《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福建通志》:“有莲花石,状若莲花,周围有瓣,轻摇则动,力撼反否。西麓为东岱山。”

③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永春县:云居山在“县西二十里。卓立嵯峨,若趋若伏,云常居之”,故名。

④又名欧山。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南。《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云居山“在建昌。乃欧岌得道之处。或以山尝出云,故曰云居山。俗谓天上云居,地下归宗。又出茶号安茶,草茶中最为绝品”。《明一统志》卷52南康府:云居山“在建昌县(治今艾城)西南三十里。其山纡回峻极,上常出云,故名云居。一名欧山”。

⑤又名灵居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南。《方舆纪要》卷71安岳县:云居山“在县东南十里。岩壑深秀”。在山前后分布唐、五代、北宋摩岩造像及历代碑记。


(1)在福建省连江县城东。山上兀峦幽谷,奇石怪岩。有田螺石、老翁石、童子拜观音、屏风石诸胜景。山巅有上庵寺,建于唐。寺前峭壁竖立,中镌“天上云居,人间仙境”八字。西北面有仙人迹,北面有金猫戏鼠、尼姑洗脸、和尚貌台诸胜。寺左边有“彤云碧海”四大字石刻。附近有“流米岩”。每届秋日,游者多宿上庵寺,以待翌晨登普光塔观日出。过山巅有下庵寺,建于明。山下有静益寺。(2)在江西省永修县西南。迂回峻极,顶常出云,故名。山上群峰环抱,凡十有一,俱削如城郭,而上复开豁,有湖有田。最高峰五脑峰,海拔926米。古迹有真如寺(原名云居禅院,北宋真宗赐额真如禅院)、赵州关、弘觉道场、佛印桥、谈心石(为苏轼与佛印和尚谈经之处)、将军塔(传说系唐时为纪念楚将欧岌而建,故亦称云居山为欧山)。主要风景点有试剑石、欢喜石、桃源石洞、五龙潭、温泉、仙人桥等。


猜你喜欢

  • 图古里克

    又作土古里、土葫芦。即今新疆呼图壁县西大丰镇。有图古里克河。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卷3: 图古里克河,“准语,图古里克,物之圆者,因地名以命河”。

  • 富裕县

    1933年伪满改富裕设治局置,属龙江省。治所在大来克屯 (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富路镇)。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7年移治宁年镇 (即今富裕县)。1949年复属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西部,西濒嫩江。属

  • 寸金淀

    在今河南开封市北。乃黄河泛滥之水汇成。《续资治通鉴》:南宋端平元年(1234)八月,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之水”灌宋军,宋军被迫南撤。古湖泊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为黄河泛滥时所汇聚。南宋端平元年(12

  • 屯留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北魏移治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十里故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潞州。治所在今屯留县西二十里西故县。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属潞州,武德五年(6

  • 大城镇

    一名大城关、大成潭镇。在今湖北黄陂县北八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江西省高安市东北部。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城街,人口6300。1924年邓姓建村,以附近大城庙得名。1950

  • 大理县

    1913年废大理府,改附部太和县置,以府名为县名,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撤销,并入大理市。旧县名。1913年改太和县置,治大理城(今云南

  • 晴川阁

    在今湖北汉阳城区龟山东麓。《清一统志·汉阳府》: 晴川阁 “在汉阳县东北五里。明知府范之箴建”。取唐崔颢 《黄鹤楼》 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 之句为名。在湖北省武汉市龟山东端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

  • 臼衰

    又名臼城。春秋晋大夫臼季邑。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西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晋公子重耳“济河, 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古邑名。又作臼城。春秋晋大夫臼季邑。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北。《左传》

  • 呢咕叭当

    亦作翠蓝山、呢咕把拉。即今印度洋孟加拉湾东之尼科巴群岛。清谢清高 《海录》: “尼古八当国,在笨支里西岭介中,疆城甚小,土番名耀亚。”

  • 一作鄄。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集。《左传》:庄公十四年 (前680),“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古邑名。又作鄄。春秋、战国邑。即今山东省鄄城县北旧城集。战国属齐,后属赵。《春秋》庄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