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嶆厅
清雍正二年(1724)于五嶆地置,属广西直隶州。治所在今云南丘北县西北六十四里官寨。“嶆”即嶆子,当地俗称狭长低洼的谷地为嶆。五嶆指飞土嶆、革勒嶆、官寨嶆、白马嶆、蚌郎嶆。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属曲靖府。四十一年(1776)废入广西直隶州。
清雍正二年(1724)于五嶆地置,属广西直隶州。治所在今云南丘北县西北六十四里官寨。“嶆”即嶆子,当地俗称狭长低洼的谷地为嶆。五嶆指飞土嶆、革勒嶆、官寨嶆、白马嶆、蚌郎嶆。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属曲靖府。四十一年(1776)废入广西直隶州。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建,在今贵州镇远县西五里。《明史·地理志》 镇远府: “又西有油榨关。” 《清一统志 ·镇远府》 引 《府志》: 油榨关“在府西二仙峰。崖壁险固,控扼所资”。
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僮阳郡置,治所在僮县 (今江苏沭阳县南六里)。隋开皇初废。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阳郡置,治怀文县(今江苏沭阳县)。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沭阳县沂河以南地。属海州。隋开皇初废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水吉镇南池中后井村一带。蓝滨南 《景德镇陶录》 卷7: 建窑 “古建州窑也。出宋代,为今之建宁府建阳县,始于建安,后迁建阳,入元犹盛”。此窑创建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发掘面积为1
北魏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境内。后废。
一名天公山。即今福建龙岩市北五十里天宫山。《新定九域志》卷9漳州:天公山,“阴晦则闻箫鼓之声”。明《寰宇通志》卷47漳州府:天公山“在龙岩县西北。唐武德初有山贼至此,为雷所击,因而就擒”,故名。《清一
即今江苏吴江市南六十里盛泽镇。盛产绸绫。清乾隆五年 (1740) 移县丞驻此。在江苏省吴江市南部,东南邻浙江省。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镇人民政府驻盛泽,人口5万。三国吴赤乌三年(240年
即安国。国都在阿滥谧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捕喝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 “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
即今山西永和县西仙芝河。《水经·河水注》: “域谷水东启荒原,西历长溪,西南入于河。”
故地在今非洲东岸肯尼亚之马林迪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麻林,去中国绝远。永乐十三年遣使贡麒麟。” 《郑和航海图》 译作麻林地。
即今山东惠民县东四十里桑落墅镇。西汉为富民县治。元置巡司于此。俗名大桑落墅。明嘉靖《武定州志》 卷2: “相传始皇东巡,驻跸于此,桑偶落枝,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