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池沟

五池沟

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方舆纪要》卷47中牟县:“亦曰五池口,今涸。曹魏嘉平二年,司马懿讨王凌还,魏主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宋张洎曰,莨宕渠自荥阳五池口出,注为鸿沟是也。”


古水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水经注·渠水》:渠水经圃田泽后,“右合五池沟,谓之五池口”,即此。今涸。三国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讨王凌还,韦诞劳军于此。


猜你喜欢

  • 亭台 (臺) 山

    ①在今四川筠连县南。《方舆纪要》卷70筠连县: 亭台山在 “县南二十五里。山形壁立,状若亭台”。②又名台山、荆山。在今甘肃灵台县北。《魏书· 地形志》 泾州赵平郡鹑觚县: “有亭台山。”

  • 啸台 (臺)

    在今四川荣县东南一里大佛山北。《舆地纪胜》 卷160荣州: 啸台 “在富义门外一里。号孙登啸台”。为荣州游宴胜地。南宋陆游 《别荣州》诗: “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 李焘有《啸台摩岩记》。

  • 二陕

    陕东、陕西的总称。唐明皇《途观陕州》诗曰:“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陕东、陕西的合称。唐玄宗《途次陕州》诗:“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即此。

  • 莫力达瓦旗

    1934年日伪统治时改布西设治局置,属兴安东省。治所在尼尔基 (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地尼尔基镇)。1945年属兴安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呼伦贝尔盟。1958年改设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 抱犊山

    ①亦名萆山。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海拔575米。《元和志》 卷17获鹿县: 萆山 “今名抱犊山,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后遂改为萆山。后魏葛荣之乱,百姓因山抱犊而死,故以为

  • 宣城县

    ①西汉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南陵县东三十里青弋江西岸弋江镇,隔江接宣州市界。东汉省。汉末复置。《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建安初,“ (孙) 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又 《蒋钦传

  • 崿山

    一名鄂山。在今山西乡宁县东三十里。《隋书· 地理志》: 文城郡昌宁县有 “崿山”。即此。

  • 早起城

    又称鸡鸣城、食时城。在今山西怀仁县南三十里。《水经·潩水注》:“桑乾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径日没城南,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故也。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亦曰食时城,在黄瓜阜北

  • 天坛

    在今北京城正阳门东南天坛公园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改称天坛。为明、清帝王祭天祈谷之地。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

  • 杨历湖

    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6蕲水县:杨历湖在“县西南四十里。又有沂湖,在县南七十里。皆掌于河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