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都

五都

①战国齐以国内五城置五都,性质略同于其他各国的郡,设有经过选练的常备兵。《史记·燕召公世家》:齐宣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索隐》:“五都即齐也。按:临淄是五都之一也。”五都无定说,一说为临淄、平陆、高唐、即墨和莒。

②西汉都长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汉书·食货志》: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

③三国魏都洛阳,以长安(西汉故都)、谯(皇室本都)、许昌(汉献帝旧都)、邺(曹操时魏都)、洛阳为五都。《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二年(221)一月,“改许县为许昌县”。注引《魏略》云:“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④唐宝应元年(762)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合称五都。

⑤泛指繁华都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周览九土,足历五都。”李善注:“五都,五方之都也。”


(1)战国齐置五都,即国都临淄及别都高唐、平陆、博、邶殿,或以为后二都可能是即墨和莒。性质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郡,主要为军事目的。五都都驻有选练的常备兵。《史记·燕召公世家》:齐宣王曾用五都之兵灭燕。(2)西汉时首都长安以外的五个大都市,即雒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三国魏都洛阳,黄初二年(221年)又以长安(西汉故都)、谯(皇室本贯)、许昌(汉献帝旧都)、邺(曹操时魏都)与洛阳合称五都(见《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注引《魏略》)。(4)唐宝应元年(762年)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合称五都。


猜你喜欢

  • 即郧。在今湖北安陆市。

  • 开顺镇

    北宋置,属霍丘县。即今安徽金寨县东北二十六里开顺镇。明置巡司于此。

  • 丹溪县

    唐武德二年(628)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卷122南川县:废丹溪县“于丹溪水西置, 因以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废。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

  • 大同县

    ①唐贞观七年(633)置,属龚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七十五里同和镇大旺圩。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平南县。②辽重熙十七年(1048)置,为大同府治。治所即今山西大同市。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

  •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治所在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广东二省大部分地区。明洪武二年(1369)以所属广东道宣慰司并入广东等处行中书省。九年(1376)改置江西布政使司。即“江西行

  • 弥牟镇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方舆纪要》卷67引 《益州记》: “弥牟镇有八阵图。” 为成都至陕西长安必经之地。《新唐书·陈敬瑄传》: 龙纪元年(889),“敬瑄屯弥牟、德阳,树二璧拒 (王) 建”;《

  • 地州

    北宋崇宁五年(1106)置,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大观元年(1107)废,后复置。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那地州。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景安陵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三十二里。为南齐武帝陵。《元和志》 卷25润州丹阳县: “武帝颐景安陵,在县东二十二里。”

  • 望春宫

    隋开皇中建,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大业初改为长乐宫。唐复曰望春宫。《新唐书·地理志》 万年县: “有南望春宫,临浐水,西岸有北望春宫,宫东有广运潭。”隋、唐行宫。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浐水西岸。隋开皇中建,大

  • 乐阳县

    ①北魏普泰中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二十七里岳阳村。北齐废。②隋开皇十年(590)改乐阳郡置,属缘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北附城乡古城。十八年(598)改为乐山县。③明置,属潼川州。治所在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