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
指今长江镇江市段。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发兵三千大阅于江北,韩滉“亦发舟师三千曜武于京江以应之”。胡三省注曰: “大江径京口城北,谓之京江。” 唐杜牧 《杜秋娘》 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皆此。
古水名。即长江流经今江苏省镇江市北的一段。因镇江古名京、京城、京口而得名。唐杜牧《杜秋娘》诗:“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指今长江镇江市段。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发兵三千大阅于江北,韩滉“亦发舟师三千曜武于京江以应之”。胡三省注曰: “大江径京口城北,谓之京江。” 唐杜牧 《杜秋娘》 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皆此。
古水名。即长江流经今江苏省镇江市北的一段。因镇江古名京、京城、京口而得名。唐杜牧《杜秋娘》诗:“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六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吐蕃传》:松赞干布“亦号弗夜氏”。地在今西藏乃东、穷结等县境。
明置,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北十四里大阁雅。《清一统志·大定府》: 阁鸭驿 “近阁鸭洞。一作鸽鸦。《府志》: 自奢香驿而西北,又经金鸡、阁鸭、归化三驿而至毕节驿”。“阁鸦” 系彝语音译,意为关口。
亦作悯忠寺。即今北京市城区西南法源寺后街法源寺。唐贞观十八年 (644) 征高丽,兵还,于蓟城东隅建寺,以悼念阵亡将士。武后万岁通天元年 (696) 建成,赐名悯忠寺。《续资治通鉴》: 南宋建炎元年
隋开皇初改马头县置,属濠州。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唐武德四年 (621)废。
唐置,在今新疆乌苏县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唐置,治所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境内。后废。
明置,属望江县。即今安徽望江县西南杨湾镇境南下杨湾。明初设杨湾口巡司。在安徽省望江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曾墩,人口 2850。镇因境内江湾处有一自然村,原为杨姓
五代梁贞明初蜀王建,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五年(919),蜀北路行营都招讨、武德节度使王宗播等自散关击岐,“会大雨而还,分兵戍兴元、凤州及威武城”。即此。胡三省注:
北周置,属窟胡郡。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北。隋开皇初改修化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山西省中阳县西北。为窟胡郡治。隋开皇初改名修化县。
在今云南大关县北十六里木家营盘村。清雍正六年 (1728) 于此置大关厅,雍正八年 (1730) 迁治翠华山 (今翠华镇老城)。十一年 (1733) 西移至养马坝 (今大关县)。“雄魁” 系彝语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