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帖镇
清置,属榆次县。即今山西榆次市东北三十五里什帖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清置,属榆次县。即今山西榆次市东北三十五里什帖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在今湖南花垣县西南。清宣统《永绥厅志》: “黄瓜寨,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在腊耳山之南。寨当山河,形似黄瓜。” 清乾隆六十年 (1795) 苗族首领石三保在此起义。在今湖南省花垣县南。清乾隆六十年(179
明置,属永昌卫。在今甘肃永昌县西。《皇明职方地图》 卷中有 “高古城堡”。《方舆纪要》卷63永昌卫 “乐善堡” 条下谓 “高古堡”,明 “天启中设守备驻守于此”。清设游击千总。
春秋虞邑,在今山西平陆县西五十里上洪池、南洪池附近。《左传》:桓公十年(前702),“虞公出奔共池”。即此。古邑名。春秋虞国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左传》鲁桓公十年(前702年):“虞公出奔共池。”
又作故步镇。即今安徽霍山县。《明史·地理志》 六安州霍山县: “本六安州故埠镇巡检司,弘治二年改为县。”古镇名。又作故步镇。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霍山县置,即今安徽省霍山县。明弘治二年(1489年
①又名谷水。在今安徽萧县西北。《水经注·获水》: “ (冒) 山有箕谷,谷水北流注获,世谓之西流水。”②在今陕西汉中市北。《后汉书·冯异传》: 建武四年 (28),“公孙述遣将程焉,将数万人就吕鲔出屯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喀什噶尔新城 (今新疆疏勒县)。辖境相当今新疆喀什、疏勒、疏附、岳普湖、阿图什、乌恰等市县地。十年 (1884) 属新疆省。二十八年 (1902) 升为疏
即吉林乌拉、吉林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清萨英额 《吉林外纪》 卷2: 顺治十五年 (1658),“因防俄罗斯造战船于此,名曰船厂。后置省会,移驻将军,改名吉林乌拉”。吉林省吉林市的别称。
北周置,属施州清昌郡。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北六十里。隋开皇初改为开夷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湖北省恩施市北。属清江郡。隋开皇初改置开夷县。
又作平佳山、彭家山。即今台湾东北彭佳屿。明陈侃《使琉球录》:“过平嘉山,过钓鱼屿。”即“平佳山”。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三十余里。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