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水

余水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南。为安仁江(今信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余汗县:“余水在北,至阳入湖汉。”《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余水“在余干县治前,会县之东南诸溪余水,故名。以其三道而入, 又名三余。或曰吴、楚、越之余水也,故名三余”。

②又作良余水。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山海经·中山经》:良余之山“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水经·渭水注》:余水“南出良余山之阴,北流入于渭,俗谓之宣水也”。


猜你喜欢

  • 胭脂井

    即景阳井。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景阳井一名胭脂井,又名辱井。在台城内。”又称辱井。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城内鸡鸣山下。相传为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避隋兵之所。传

  • 洛川县

    ①十六国后秦置,属长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旧县镇北三十里。《元和志》 卷3洛川县: “以县界有洛川水为名。” 后废。北魏太平真君中复置,为鄜城郡治。治所在高槐 (今洛川县东北十里安宫村)。隋开皇

  • 於都斤山

    又作于都斤山、都斤山、郁督军山、乞督军山、尉都楗山、乌德鞬山、乌德健山、乌德犍山。即今蒙古国中部之杭爱山。

  • 罗山城

    唐置,属嶲州。在今四川喜德县。唐樊绰《云南志》 卷1: “ (北) 谷东南一百三十里至罗山城,天宝以后吐蕃所筑,非国家旧城。”

  • 哈密县

    1913年改哈密厅置,属新疆迪化道。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 哈密,“回语,哈勒密勒之转音。合勒,瞭望之谓; 密勒,墩台也。地有瞭台,故名”。一说哈密二字的原意为 “太阳伯”

  • 孝水

    古名俞随水。又名王祥河。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俞随之水注之。……世谓之孝水也。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清一统志·河南府一》:孝水“后周于此筑孝

  • 仙洲

    在今福建南平市东。《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仙洲在城东。有山介于二水之间,俗呼仙洲。”

  • 东胜右卫

    ①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分东胜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城关镇(旧托克托县)。永乐元年(1403)移治北直隶遵化县(今河北遵化市),属后军都督府。明末废。②明永乐元年(1403)

  • 鸡翁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夷州。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东南鸡翁山下。六年(623)废。贞观六年(632)复置,永徽后废。

  • 即隞。一作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古敖山上。《诗经·小雅·车攻》: “搏兽于敖。” 《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径敖山北,《诗》 所谓 ‘薄狩于敖’ 者也。其山上有城。”即“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