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洛郡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西魏改名丰利郡。
南朝宋侨置,治今陕西省白河县南。西魏改置丰利郡。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西魏改名丰利郡。
南朝宋侨置,治今陕西省白河县南。西魏改置丰利郡。
又作叶榭。即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南二十二里叶榭镇。因有叶、谢两姓在此经营盐业,故名,明洪武初置税课局于此。
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
又称密水。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水经·潍水注》: “应劭曰: 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
又名苏岭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 引 《襄阳记》: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新唐书·孟浩然传》:
唐宝历二年 (826) 置,在今陕西岐山县南。
又名迎恩桥、大安桥。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北门外府河上。《资治通鉴》: 唐光启三年 (887),王建攻成都,“田令孜登楼慰谕之,建与诸将于清远桥上髧发罗拜”。即此。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唐光启三年(887年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二十里铜官山下。铜官山又作铜山。《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铜山 “在县北一百里。楚铸铜处”。明置铜官驿。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资治通鉴》:唐龙纪元年(889),“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杀获近万人,行章仅以身免。杨晟惧,徒屯三交”。②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水经·沔水注》:“褒水又东南径三交城,城在三水之会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滨岛美。旧属海澄县, 明置巡司于此。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岛美。明初置巡检司于此。清废。
①在今云南昆明市西。《方舆纪要》卷114云南府昆明县:玉案山在“府西二十五里。一名列和蒙山。山秀丽,多泉石,南去滇池十余里,远望出西南诸峰之上。一名寨盘山。下有菩提山泉”。②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北,洱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