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城

南城

①又作南武城、武城。战国齐邑。在今山东平邑县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田齐威王二十四年 (前333),威王曰: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 西汉置南成侯国。

②河阳三城之一。东魏元象元年 (538) 筑,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老城。《元和志》 卷5河阳县: 南城“后魏使高永乐守河南以备西魏。即此也。周、隋为宫。贞观置镇”。《明一统志》 卷28怀庆府: “高永乐守南城,今孟津是。”

③即隋唐东都皇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卷5称: “皇城,傅宫城南,因隋名曰太微城,亦曰南城,又曰宝城。”

④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 卷81城步县: 南城,“ 《志》 云,在县治南。相传诸葛武侯曾驻此”。

⑤本西域姑墨国都,即今新疆阿克苏市。《汉书·西域传》: “姑墨国,王治南城,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


(1)古邑名。又称南武城或武城,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平邑县南。齐威王二十四年(前333年),与魏王会田于郊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即此。西汉置南成侯国。(2)古都名。西域姑墨国国都。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3)古城名。东魏元象元年(538年)筑,为“河阳三城”之一。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南,三面临黄河。《资治通鉴》:陈太建七年(575年),“周人既克南城,围中”,即此。


猜你喜欢

  • 大游山

    又名游子山。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三十七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游山“上有石坛。《旧经》云:昔孔子适楚,尝经此山”。在江西省婺源县和景德镇市交界处。据传古时有凤凰在此栖息,故旧称凤凰山。山上有大安洞、

  • 古漏山

    在今广西宾阳县西南。《元丰九域志》卷9岭方县:“有古漏山。”《方舆纪要》卷109宾州:古漏山在“州(治今新宾镇)西四十里。有泉如滴漏,四时不竭”。古山名。北宋属领方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西南古漏

  • 平渡驿

    亦作平度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平驿乡。《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平渡驿“旧在县北五十里,接龙安府界,亦曰西平驿”。

  • 临朐县

    ①西汉置,属齐郡。治所即今山东临朐县。《元和志》 卷10临朐县: “东有朐山,因以为名。”三国魏属东莞郡。南朝宋省。隋大业二年(606) 改逢山县复置,属北海郡。唐属青州。金属益都府。蒙古至元三年 (

  • 夏丘县

    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泗县东。东汉属下邳国。三国魏属下邳郡。西晋属下邳国。东晋废。东魏武定六年 (548) 复置,为临潼郡治。移治今泗县。北齐为夏丘郡治。北周改为晋陵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

  • 田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田州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治所即今广西田阳县。嘉靖七年(1528)改为田州。明洪武初改田州路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辖境相当今田阳、田东、巴马等县地。

  • 渔洋关

    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七十六里渔洋关镇。明置巡司于此。

  • 延平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延平路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清辖境南部略有缩小,大田县划出,属永春直隶州。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

  • 石桥镇

    ①北宋置,属江阴县。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四十里。②北宋置,属南阳县。即今河南南阳县北四十二里石桥镇。③北宋置,属蕲水县。即今湖北罗田县东石桥镇。元祐八年(1093)置罗田县于此。元徙治今罗田县。④即今湖

  • 茶山村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茶山镇。清时京山巡司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