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隘
又名鼓楼隘。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南康县:古楼隘“在县西北六十里,亦曰古楼堡。正德中,桶冈左溪贼出茶坪垇,由上犹入古楼堡,竟薄城下,即此”。
又名鼓楼隘。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南康县:古楼隘“在县西北六十里,亦曰古楼堡。正德中,桶冈左溪贼出茶坪垇,由上犹入古楼堡,竟薄城下,即此”。
唐南诏置,为通海都督驻地。即今云南通海县。为当时安南通天竺道上的重镇。这一段交通线又称 “通海城路”。
唐置,属椳州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后废。
在今浙江海盐县治。《方舆纪要》 卷91:海宁卫 “在海盐县治西,洪武十七年建,辖左、右、中、前四所及澉 (浦)、乍 (浦) 二所”。
即土尔扈特南后旗。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北清沟河源一带,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祁连县东南。
亦作郎济山。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 119钦州: “宁悌原,钦江人。少好学,入郎济山读书。” 《清一统志 ·廉州府》: 狼济山 “在灵山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脉自管根山来,水流为水车江。山有
即今贵州绥阳县西北枧坝镇。清道光《遵义府志》 卷6绥阳县: 枧坝场在 “城西北六十里”。
在今吉林和龙市东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对境。《清史稿·地理志》和龙县:“西南图们江自奉天安图入,合红旗河外六、五、四道沟,径东景德,至汗王习射台。”
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广德州》:石佛岭“在建平县南七十里。上有三石,高二丈许,形如佛”。“石佛撑云”为县境胜景之一。②在今浙江松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石佛岭“在县东南四十
一名石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三十里,北接黟县武亭山。《寰宇记》卷104祁门县:三新妇山“在县城东北。上有三石峰,状如人形。春雨初晴,朝阳晖映,霞翠媛媚,其状若彩服靓妆之饰,因名为三新妇山”。
在今云南开远市东。《方舆纪要》卷115阿迷州:合江口寨“在州东。宋皇祐初,侬智高败遁,谋入大理。狄青遣将杨文广追之,至阿迷州合江口,不及而返,是也。或曰合江口即三江口,盘江与众水合流处”。在今云南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