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武砦
北宋元丰四年 (1081) 置啰兀城,崇宁三年 (1104) 改嗣武砦,属绥德军。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无定河东岸。
北宋元丰四年 (1081) 置啰兀城,崇宁三年 (1104) 改嗣武砦,属绥德军。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无定河东岸。
又名灵道县。西晋改新道县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水经·沫水注》:“灵道县一名灵关道。……县有铜山。又有利慈渚。晋太始九年,黄龙二见于利慈池,县令董玄之率吏民观之,以白剌史王濬,濬表上之
北宋元丰初置,属宁德县。在今福建宁德市东三十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废。
在今湖南平江县北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7平江县:回谢岭“巉岩峻拔,路出巴陵,行者病其险隘。正德中开凿,遂为通道”。
①在今四川泸县北福集镇南。《方舆纪要》卷70隆昌县:玉蟾山在“县南四十里。盘旋耸峙,如蟾除偃仰,南眺雒江, 回环如带, 为登临之胜”。同治《隆昌县志》卷42:玉蟾山“距县八十余里。绵亘数里,高耸捕天。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五十四里官浔镇。清光绪 《漳浦县志》 图: 县东北有官浔。在福建省漳浦县北部、大南溪西岸。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浔,人口 7890。昔为平和、龙海、漳浦三县水
南朝梁置,为阳春郡治。治所即今广东阳春市。隋属高凉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春州治,天宝初为南陵郡治,乾元初复为春州治。北宋熙宁六年(1073)属南恩州。明洪武元年(1368)属新州,次年属肇庆府。清
即今河北蔚县东北六十里白乐镇。清乾隆《宣化府志》卷10蔚州:东路有白乐站堡。同治《畿辅通志》卷52蔚州图:东北有白乐堡。
即今四川万县市北三里文笔山。《舆地纪胜》 卷177万州: 都历山 “在郡北。一峰突出众山之上,峛崺为平阜,气象融结,盖郡之主山”。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清一统志·瑞州府》:大姑岭“在新昌县北八十里,与八叠山相连。高二百丈,周三十里”。岭下有镇。
1913年改虎林厅置,属吉林省依兰道。治所在呢玛河口 (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以七虎林河而得名。据穆晔骏 《满语地名翻译中的几个问题》 附: 满语地名表 (载 《地名知识》 198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