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岩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方舆纪要》卷108广西梧州府怀集县:四门岩在“县西五十里。石山突起数百丈,下有石室,外为四门,岩中奇胜不一。一名花石洞,岩之东为游仙岩,岩之西为冲天、道士诸岩。又西数里曰三潮岩,中有泉,应潮辄涌,因名”。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方舆纪要》卷108广西梧州府怀集县:四门岩在“县西五十里。石山突起数百丈,下有石室,外为四门,岩中奇胜不一。一名花石洞,岩之东为游仙岩,岩之西为冲天、道士诸岩。又西数里曰三潮岩,中有泉,应潮辄涌,因名”。
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元和志》卷17厌次县: 通海故关 “在县西南四十里”。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清雍正二年(1724)置下勒凹卜顿寨土百户。
在今河南西平县境。《寰宇记》卷11西平县:“二十四陂,在县界,并魏典农邓艾所置也。”
在今江苏泰兴市东。《方舆纪要》 卷23泰兴县: 相见湾 “在城东。俗谓之龙开河。河形委曲,舟行虽有先后,至此则帆樯相望,可呼而应也”。
北宋置,属温江县。在今四川温江县西北镇子乡。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之西河。《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泥汊河 “源出庐江县黄陂湖,东流入无为州界,至州东南入江”。
亦名段溪水。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甘露元年 (256),“ (姜)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即此。《水经·渭水注》:“藉水又东合段
古玉山镇。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历为产盐区。清初置盐课司,乾隆十二年 (1747) 改置巡司。民国改设县佐。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140.8平方千米。人口3.7万。
明景泰三年 (1452) 置于紫荆关城内,属大宁都司。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紫荆关镇。
唐贞观元年 (627) 改智州置,治所在文谷县 (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十年 (636) 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