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城口县

城口县

①1913年改城口厅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即今四川城口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

②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大竹河(今四川万源市东北大竹镇)。1935年初迁治洪口(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旋废。


在重庆市东北部,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面积 3286 平方千米。人口22.6万。辖8镇、24乡。县人民政府驻葛城镇。县以“据三省之门户故名城,扼四方之咽喉称口”得名;一说县以城口厅为名。《清史稿·地理志》:城口厅“西:城口山,厅以此名。”厅以山名,县以厅名。东汉为宣汉县地。南朝宋析置东关县,属巴渠郡。齐因之。梁置南晋郡。西魏废帝时改县为宣汉,属东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南并州。贞观元年(627年)州废,县属通州。北宋乾德五年(967年)省入东乡。南宋置明通县属达州。明正德十年(1515年)析东乡太平里置太平县,属达州。清初属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复属达州。嘉庆七年(1802年)升太平县为厅,直隶东川道。道光元年(1821年),移太平同知驻城口,改名城口厅,属绥定府,太平仍置县。1913年改城口厅为城口县,属川东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4年红军于此置城口县苏维埃。1950年属川东行署万县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专区改地区,隶属不变。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撤万县市后,直属重庆直辖市。地处大巴山南麓。主要河流有任河、前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玉米、薯类、稻。特产有生漆、茶叶、核桃、香菇、猕猴桃、白肋烟、党参、天麻、杜仲、黄连等。以盛产茶叶、核桃著称。有锰、钡、大理石、石灰石及煤等矿。工业有采矿、化工、水泥、建材、酿造、印刷、农副产品加工。城开、城万、城巫、城岚、城宣公路交会于县境内,城万公路连接襄渝铁路。境内有苏维埃政权纪念碑。


猜你喜欢

  • 阳陵县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弋阳县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因县东有阳陵故名。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废。古县名。汉景帝五年(前152年)筑阳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

  • 勒流墟

    一作勒楼堡。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勒流镇。清咸丰 《顺德县志》 卷5: 墟市有 “勒流堡”。

  • 试剑山

    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方舆纪要》 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 试剑山“在所南八十里。崭然高耸,上列三峰。中峰又析为二,状如剑削”。《明史·地理志》 黎州守御军民千户所: 汉水 “下流至试剑山,入大渡河”。

  • 保平港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西保港镇。明正德 《琼台志》 卷6崖州: 保平港 “在州 (治今崖城镇) 西五里。水自五指流经后河,至此会潮入海”。

  • 新亭

    ①又名中兴亭。三国吴筑,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五里。地近江滨,依山为城垒,为军事和交通要地。东晋时,为诸朝士游宴之所。《晋书· 王导传》: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南史· 宋纪

  • 兴隆滩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初本无滩。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黄官漕山因雨崩裂,土石陨江中,与江中石梁相逼,形成巨滩。舟行其下,往往覆没。后屡经凿治,始稍平易。

  • 通归堡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北七十里。金废。

  • 大渡镇

    亦作大渡戍。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元和志》卷32通望县:“隋开皇二十年于此置大渡镇,大业二年改为阳山镇。”

  • 云罩寺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挂月峰左侧。又名降龙庵。唐道宗禅师所建。清《日下旧闻考》卷116引《乾隆十二年御制云罩寺诗》:“挂月峰巅浮图,矗峙天际,曰舍利塔。寺居其侧,云滃然若拥若复, 自下观之,

  • 邯沟侯国

    又名桓公城。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北十里。东汉废。《水经·浊漳水注》:邯沟“历邯沟故城东, 盖因沟以氏县也。《地理风俗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故县也”。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