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惟城
亦作塘堆城。在今安徽滁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29滁州: 塘惟城 “在州南三十里。又南十里有龚家城。又蒋家城,在州东南五十三里。《志》云: 三城皆傍湖泽。相传南唐筑瓦梁堰以拒北师,水势横溢,居民筑此城以捍水”。
亦作塘堆城。在今安徽滁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29滁州: 塘惟城 “在州南三十里。又南十里有龚家城。又蒋家城,在州东南五十三里。《志》云: 三城皆傍湖泽。相传南唐筑瓦梁堰以拒北师,水势横溢,居民筑此城以捍水”。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与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清乾隆八年 (1743) 分永新、安福二县地置,属吉安府。治所即今江西莲花县。1912年改为莲花县。清乾隆八年(1743年)分永新县西北境、安福县西境置,治今江西省莲花县。因治所莲花桥而得名。属吉安府
即今贵州清镇市北龙窝苗族乡。《清一统志·安顺府》 “界首铺”条下:又有“龙窝铺”等,旧皆戍守处。
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太白渠上。《资治通鉴》: 唐至德二载 (757),郭子仪 “使将兵赴凤翔。庚寅,李归仁以铁骑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使其将仆固怀恩……伏兵击之于白渠留运桥,杀伤略尽,归仁游水而逸”。在
①春秋楚邑,后属吴。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即此。秦置堂邑县。②一作唐。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春秋》: 隐公五年 (前718),“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后海与前海联结处。明、清为北城中观西山胜地。清《日下旧闻考》 卷54引 《燕都游览志》: “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
元置,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二十里六槐乡(槐树驿)。明为槐树马驿。
明永乐十四年(141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南小孤山镇一带。后废。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置,治今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小孤山附近。后废。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抚远三角洲。1927年 《吉林行政全图 · 绥远县图说》: “由县城至乌苏镇江道有二: 一由大江经过俄属伯利,西南行入乌苏里江至乌苏镇,计一百四十里; 一由小江,土名通江子,内有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改犍为属国置,属降都督。治所在朱提县(今云南昭通市境)。辖境约当今滇东北全部及贵州、四川的小部地。西晋属益州。东晋属宁州。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南齐改南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