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井子
又名五井子、双龙城。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旧属海伦县。1913年于此置望奎设治局。1917年改望奎县。
又名五井子、双龙城。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旧属海伦县。1913年于此置望奎设治局。1917年改望奎县。
春秋时纪邑。在今山东莒县西。《春秋》: 隐公八年 (前715),“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注: “浮来,纪邑。东莞县北有邳乡,邳乡西有公来山,号曰邳来间。” 《方舆纪要》 卷35谓在蒙阴县西北三十里。《
地区名。指河西及陇右地区。《新唐书·吐蕃传》: 赞磨 “为东面节度使,专河陇”。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包括今河西走廊与黄河支流湟水流域。古地区名。指河西与陇右。《新唐书·吐蕃传》:赞磨“为东面节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清史稿· 向荣传》: 咸丰元年 (1851),太平军据守紫荆山,“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双髻山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两山对峙,中通一线,十分陡险。清咸丰
俗名乌里雅苏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石人湾。清设卡伦于此。
全称应为广宁前屯卫中前千户所城。明《辽东志》卷2:中前所城“周围二里二百六十九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阔二丈,周围四里三百步,南门一座,宣德三年指挥叶兴建”。《清一统志·锦州府二》:中前所城“在宁远州西
在今陕西宝鸡市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凤翔府一》: 清风台,“元邱处机所筑,西倚飞云壁,南临潄玉溪,为一邑最胜处”。
三国魏改益县置,属齐国。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十里。南朝宋及北魏属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移治今山东青州市,为青州及齐郡治。隋为北海郡治。唐为青州治。金为益都府治。元为益都路治。明、清为青州府治。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七里。旧名堡城。《方舆纪要》 卷23扬州府: 宝祐城,“ 《志》 云,城周千七百丈,遗隍断堑,隐隐可寻,即隋迷楼故基也。宋宝祐四年,贾似道奉诏筑,所谓包平山而瞰雷塘者”。
唐永徽五年 (654) 以处月部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后废。
辽河西源。在今内蒙古东部。有二源:北源西拉木伦河出克什克腾旗西南白岔山,南源老哈河出河北省平泉县光头山,两河在开鲁县西南合流后,称为西辽河,东流南折入辽宁昌图县西古榆树附近与东辽河汇合为辽河。光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