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城子镇

大城子镇

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清乾隆《钦定热河志》卷54建昌县:“大城子在大鹿沟东四十里,西有长寿山。”辽于此置利州及阜俗县。今有辽建大城子塔。


(1)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北部、坤都河西岸。面积22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城子,人口 5320。原名玛拉图。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改喀喇沁中旗,建公爷府。光绪十七年(1891年)旗札萨克汉罗扎布升为郡王,建府,俗称大城。1952年属大城子努图克,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农产玉米、高粱、谷子、小麦。有煤矿和修配、皮毛、粮油加工、酿酒等厂。平双公路经此。古迹有清建慈昭寺。(2)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城子,人口3500。后金时蒙古喀喇沁部游牧于此,伐木建城而居,称伊和浩特,汉语译为大城子。1949年为喀喇沁左旗治。1958年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治。1953年设大城子镇,1958年改公社,1963年复镇,1969年复公社,1973年重设镇。主产蔬菜。有酿造、地毯、针织、汽车修理等厂。306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辽代利州城遗址、金代佛塔、清代天成观。


猜你喜欢

  • 正定县

    清雍正元年(1723)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县置,为正定府治。治所即今河北正定县。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部偏南。属石家庄市。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43.5万。辖4镇、5乡

  • 灭怯思城

    亦作蔑怯思城、麦怯斯城。为阿速国都城。在今俄罗斯高加索山北。《元史·昔里钤部传》:从诸王西征,“己亥冬十有一月, 至阿速灭怯思城,负固久不下。明年春正月,钤部率敢死士十人,蹑云梯先登,俘十一人,大呼曰

  • 吉阳山

    ①一名三姑山。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黟山主峰之一。《方舆纪要》卷28黟县:吉阳山“今名三姑山。高三百三十仞,周三十里,有三峰鼎峙。吉阳水出焉”。②一名吉山。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南。《元和志》卷27

  • 西乡县

    ①西晋太康二年(281)改南乡县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南十五里。北魏正始间废。隋大业二年(606)复改丰宁县为西乡县,为汉中郡治。治所即今西乡县。唐为洋州治。天宝元年(742)为洋川郡治。后

  • 邵雍墓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十二里紫荆山南麓。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北宋哲学家。墓冢封土为丘,坐北向南。墓碑上书“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墓南有享堂三间,内外有明代

  • 界河

    ①古名博水。即今河北清苑县南九龙河。源于望都县南,东流至清苑县西南与龙泉河相汇,称青水河,东北入滱水。《宋史·河渠志五》: 熙宁五年(1072),赵忠政言: “界河以南至沧州凡二百里,夏秋可徒涉,遇冬

  • 象江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象江 “在新淦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象江 “源出新喻县界,东流三十里,合于清江”。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之柳江。《方舆纪要》

  • 顾市

    即今湖南安乡县南陈家咀镇。《方舆纪要》卷77安乡县 “石龟市” 条下: “又县南三十里有顾市,元时置驿于此。今废。”

  • 伍城县

    ①南朝宋改五城县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梁为伍城郡治。北周为玄武郡治。隋开皇三年(583)改为玄武县。②北齐改五城侨县置,为伍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隋开皇六年(586)改为汲县

  • 天都山

    ①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三十里。《宋史·李宪传》:元丰中讨西夏,“进至屈吴山,营打啰城,趋天都,烧南牟府库,次葫芦河而还”。②在今宁夏海原县南。《宋史·夏国传》:元丰四年(1081),李宪等征夏,“营于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