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庙峡
旧名大冢峡。一曰香炉峡。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南五十里。上有峡山庙,祀虞夫人。北宋嘉祐间转运使荣諲尝构栈阁七十间,由峡直下清远。张俞有《峡山栈道记》刻石。
旧名大冢峡。一曰香炉峡。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南五十里。上有峡山庙,祀虞夫人。北宋嘉祐间转运使荣諲尝构栈阁七十间,由峡直下清远。张俞有《峡山栈道记》刻石。
在今浙江温州市。《寰宇记》卷99温州:西射堂“在州西南二里,今基址不存。灵运《晚出西射堂》诗云:‘步出西掖门,遥望城西岑。连障叠崿,青翠杳深沉。’今西山寺是也”。
即恒山。本指河北曲阳县西北恒山(今河北阜平县东北大茂山)。《尚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孔传:“北岳,恒山。”明以后指今山西浑源县东南恒山。《明史·地理志》 浑源州:“南有恒山, 即北
亦作同冠峡。在今广东阳山县南。《舆地纪胜》卷92连州:同冠峡,“韩文次同冠峡诗云: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饶,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注云:公赴阳山时作”。《清一统志·连州》:同官峡,“俗呼为晾纱峡。转
①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攸县西南六十里。初元元年(前48)封长沙剌王(《汉书·王子侯表》 误作“孝王”)子宗为阳山侯,即此。寻改名阴山县。②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东青莲镇东南连江
1918年改云南县置,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祥云县地名志》: “因历史上彩云南现,人以为祥,故名祥云。” 1929年直属云南省。
隋建。在今安徽泾县西,唐李白曾游此。作有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诗。
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下府乡下府村。是一座喇嘛寺院。建于清乾隆初年,后经多次重修。有戏台、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正殿、密宗殿、舍利殿及东西配殿等,规模宏伟。是北票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北周天和元年 (566) 置,为同昌郡及覃州治。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北。隋大业初属汶山郡。后废。唐贞观三年 (629) 复置,属松州。治所在今黑水县东。二十一年 (647) 为当州治。仪凤二年(677)
一作三品山或三岩山。在今甘肃陇西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三品石山“俗名安家山。脉自岷岭蜿蜒而来,其上宽平可耕。山腹有三巨石,参列如品字。西、渭二河交会其前。县之主山也。山麓有歧路,西北通狄道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南威岛东南约65海里。实为一出水不久的小沙洲,长约300米,宽约140米,面积约0.02平方公里。海拔约2米。沙洲形似锅盖,故中国渔民向称锅盖峙。1935年公布名称为安波那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