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都督府
唐龙朔元年(661)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活路城(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马扎里沙里夫一带)。8世纪中废。
唐龙朔元年(661)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活路城(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马扎里沙里夫一带)。8世纪中废。
古称普宁寺。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北隅显通寺左侧。明永乐初建。宣德年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殿内塑像俱全。寺后塔院有白色喇嘛塔一座,建于宣德九年 (1434),为印度高僧宝利沙
又名爱河门、爱阳门。清置,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叆阳镇。《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爱哈边门在 “凤凰城东北一百二十里”。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名见唐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 卷1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卷上。
在今福建明溪县西南二里。《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石峡涧在县西南二里。流出山下,合于腰带水。”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罗江县: “北五里有茫江堰,引射水溉田入城,永徽五年,令白大信置。”
南宋淳祐间建,以抗御蒙元。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永安乡西北得汉山 (得汉城山) 上。《元史·杨大渊传》: 至元元年 (1264),“大渊谍知宋总统祁昌由间道运粮入得汉城,并欲迁其郡守向良及官吏亲属于内地…
唐神龙三年 (707) 分黄县置,为登州治。治所即今山东蓬莱市。《元和志》 卷11蓬莱县: “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为名。” 明、清为登州府治。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
①在今四川新都县西新繁镇西南里许。以出土古蜀国文化遗物而出名。②即今四川阆中市东南水观镇。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阆南县。
明置,在今四川梓潼县东。《方舆纪要》卷68梓潼县: 白垭堡“在县东。又东曰图山堡”。
即今江西上饶市、上饶县境之信江。《寰宇记》卷107信州上饶县:上饶江“出怀玉山,分流两道,一东入衢州常山县入浙江,西南流从玉山县过合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