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海
在今新疆鄯善县南。《元和志》卷40柳中县:大沙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在今新疆鄯善县南。《元和志》卷40柳中县:大沙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特兴镇。有桥曰特凌桥,一曰横渡桥。《明一统志》 卷72泸州: 特凌桥“在州东北三十里。宋有女子因母病归省,骤雨水涨,号泣不能渡,俄有一木流至,横凌水上,渡既不见,人以为孝感,寻造桥”
明置,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八步关“在县东北五十里”。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梅林村。旧属怀远县,清雍正九年 (1731) 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清雍正九年(1731年)于此设巡检司。
故地在今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之非洲沿岸。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连接大海岛。”
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6建昌府南城县: 磁龟溪在 “府南七十里。有磁石如龟伏溪中。溪流阨塞于岩窦间,冲啮怒号,袤四里注而为瀑,有声如雷,凡十五六里而山开水平,又十里乃达于旴江。《志》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纳噶拉则城“在日喀则城东二百五十里”。后称浪卡子宗。又作拉噶孜、纳噶尔泽、浪噶子。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与兴宁县接界之铁山障。《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铁山障 “在县西北九十里。山径荒僻,亦故盗薮也”。
夏商至春秋时国名。偃姓。在今安徽桐城县北。《左传》: 文公十二年 (前615),“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古国名。春秋时小国。在今安徽省舒城市东南,后为楚所灭。
指今辽宁南部长山群岛北部诸岛。包括长海县大小长山岛、广鹿岛等。以与外长山列岛相对,故名里长山岛。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4:“里长山列岛,为三大岛与数小岛之总称。”
又名罕山、黑山。即今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明沈榜 《宛署杂记》 卷4: 韩家山 “在(宛平) 县西三十余里。山阴有汉韩延寿墓,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