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王镇

大王镇

①唐代北边七镇之一。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资治通鉴》:唐会昌元年(841),雄武军吏吴仲舒至京师,对宰相李德裕曰:“幽州粮食皆在妫州及北边七镇。”胡注:“檀州有大王、北来、保要、鹿固、赤城、邀虏、石子七镇。”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于此置平谷县。

②清置,属鄠县。即今陕西户县东北大王镇。


(1)古镇名。(1)唐代北边七镇之一。即今北京市平谷区。唐会昌元年(841年),雄武军吏吴仲舒入京师谓宰相李德裕曰:幽州粮食皆在妫州及北边大王、北来、保要、鹿固、赤城、邀虏、石子七镇,即此。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升为平谷县。(2)即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大王店。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燕王德昭屯兵大王镇,即此。(2)今镇名。(1)在河北省安新县北部。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王,人口2270。以近大王淀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并入新安公社。1961年析置大王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高粱及芦苇。有服装、拔丝、制砖、粮食加工等厂。安容公路经此。(2)在山西省芮城县中西部。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兴村,人口3350。因原驻地大王得名。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0年设大王公社,1961年驻地迁新兴村。1984年设大王乡,1996年改大王镇。2001年原古仁乡的五个村划归大王镇。地处中条山南麓坡地,濒临黄河,沟壑纵横。主产小麦、棉花、甘薯,并产苹果、枣、药材。有建材加工等厂。公路通芮城、平陆、永济、陕西等地。有吕洞宾曾修行的九峰山。(3)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东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王,人口1200。产稻、小麦、蔺草、大蒜、瓜果等。有草席、羊毛衫、印刷、轮窑等厂。合宁公路经此。镇东北濮家墩有商周文化遗址。(4)在山东省广饶县东南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8.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王桥,人口3.9万。《大清一统志》载:“大王桥,唐建。寿光城西南,尚有碑存。”相传,此桥为阳河上桥中之冠,故名大王桥。明初李、唐、顾、朱等姓先后迁至桥两端沿河岸定居,村以桥名。1955年为广饶县第二区,1958年改为大王公社,1984年改名为大王镇。因镇人民政府原驻大王桥而得名。2001年西营乡并入。阳河、裙带河流经。淄河流经两界。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水果。是东营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西营西瓜有名。产红富士苹果。有造纸、印刷、建材、机械、化工、石棉、橡胶、农副产品加工等厂。毛笔素负盛名。潍高公路横跨东西,河青公路纵贯南北。古迹有垄丘、西营遗址、马鸣寺碑、大王傅家遗址、东吕古墓。(5)在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部、黄河南岸。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干店,人口1180。因旧时临大道设店,饮水奇缺得名。镇因境内大王村得名。大王村,传春秋时有一大王死在此地,且建有大王庙,故名。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0年改大王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特产苹果、大枣等。有化工、建材、轧花、农机修配等厂。陇海铁路、310国道经此。(6)在湖北省阳新县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王殿,人口3500。以庙得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一区。1952年为大王镇,1958年属金海公社,1961年属太子区。1975年置大王公社,1984年复置大王镇。主产稻、甘薯、小麦、棉花,盛产苎麻。有轻工机械、铸造、农机、水泥预制件、竹木器等厂。大黄公路经此。(7)在四川省南部县中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王,人口 2440。以寺庙得名。1950年设大王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并入定水镇。1994年由定水镇析出置大王镇。主产稻、小麦、玉米、蚕茧等。盛产棉花。有轧花厂。唐巴公路经此。(8)在陕西省户县北部。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王,人口 3700。镇以驻地名。明代已称大王镇。清、民国初因之,后撤镇。1950年置大王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稻、花生等。有电子、化工、造纸、机械、电子仪表、纺织、化肥、水泥、制药、建材、食品等厂。西宝公路南线、咸户公路在此交会。


猜你喜欢

  • 留翎山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三十里。一名朝阳山。又名留翎礸。《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 《华阴县志》: “世传杨伯起葬时,大鸟落毛于此。”

  • 洪源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黎州置,治所在汉源县 (今四川汉源县北九襄镇)。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石棉、甘洛三县及越西、冕宁二县北部,泸定县南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黎州。

  • 大水河屯

    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大绥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正西“四十五里大水河屯”。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县属大水河,位于县市与长春道路上交叉点。”

  • 蒋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改扬州置,因蒋山 (即钟山) 得名。治所在石头城 (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江宁、溧水、高淳县及安徽芜湖市、当涂、繁昌二县地。大业三年 (607)改为丹

  • 中院村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二十八里,为孤山口入上方山必经之地。民国《房山县志》卷3引魏必复《天开中院碑阴记》:“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村因寺名。后分为上、下中院村。

  • 固城汛

    即固城仓。今河南淮滨县北二十八里固城乡。旧属息县。《清史稿·地理志》 信阳州息县:“汝水自汝阳入,入新蔡,复缘安徽阜阳界径固城汛。”

  • 羊羝砦

    北宋置,属泸州。在今四川纳溪县境。治平四年(1067)废。

  • 海会寺

    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建。清 《日下旧闻考》 卷90:“海会寺,穆宗受釐之地。万历增修,极其宏丽,今则零落无存矣。”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清一统志·

  • 石鼻谷

    在今山西霍州市东。《方舆纪要》卷41霍州:石鼻谷在“州东三十五里。谷中出水,引至城南灌田,名石鼻渠”。

  • 鲖城镇

    唐初废鲖阳县,称为鲖城。在今安徽临泉县西五十里。1948年置镇。在安徽省临泉县西北部。面积47.4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鲖城集,人口6100。以在鲖水之阳得名。西汉末置鲖阳县,唐初废,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