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莱芜山
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莱芜半岛。《清一统志·潮州府》 “莱芜山”条:“大莱在(澄海)县东南二十里。一名双髻山。”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在此设潮州右营把总,并建炮台于此。
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莱芜半岛。《清一统志·潮州府》 “莱芜山”条:“大莱在(澄海)县东南二十里。一名双髻山。”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在此设潮州右营把总,并建炮台于此。
即今湖南祁阳县西北四十六里文明镇。清《乾隆内府舆图》:祁阳县西北有文明铺。光绪《湖南通志》卷1祁阳县图作文明市。
一名官渡台。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水经·渠水注》:渠水“左径阳武县故城南,东为官渡水,又径曹太祖垒北,有高台谓之官渡台,渡在中牟,故世又谓之中牟台”。《寰宇记》卷2中牟县:“中牟台在县北十二里。一名官
北宋分潘州置,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东南或松潘县西北。元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初废。
①西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东南)。北周属绛州。隋开皇初废。②隋义宁二年(618)改平武郡置,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青川、江油二县市部分地
在今西藏拉萨市北十里。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唐古忒(藏)谓金曰色, 其山产金,故名。”另一说色拉意为野玫瑰园或冰雹。上有色拉寺。
在今西藏萨迦县北。北寺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 (1079),1268年又修建南寺。“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因城北山上有一片灰色的岩石,风化为土状。“萨” 藏语意为土。“迦” 意为灰色,故名。寺庙具有元代
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龙王镇。《清一统志·襄阳府三》:龙王集“在襄阳县西北一百里”。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拱天岭 “在上下冻州南一十里。山峻而长,绵延百余里,东南接交趾界,峰头皆北向,因名”。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汤沟镇。明设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孔城镇” 条下: “又有汤镇,《志》 云: 县东百八十里有源子港巡司,地名汤沟。”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古甑山上。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