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湖县

太湖县

北齐改太湖左县为太湖县,属龙安郡。治所即今安徽太湖县。隋开皇三年(583)改为晋熙县,十八年(598)复为太湖县,属熙州,大业初属国安郡。唐属舒州。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属安庆府。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西南部。属安庆市。面积2030平方千米。人口56.2万。辖10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晋熙镇。汉为皖县地。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太湖左县,治今晋熙镇东北。以在太湖水之侧为名。元嘉末移治今县。后废。泰始二年(466年)复置。隋开皇初为晋熙县;十八年(598年)复名太湖县,治今址,属熙州。唐属舒州。南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清属安庆府。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71年属安庆地区。1988年为安庆市辖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下降,西北山峦耸峙,中部丘陵起伏,东南为岗地、平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棉花为主。林产以松、杉、毛竹为主,产生漆、油桐、毛棕、板栗、柑橘、茶叶等。工业有电机、水泥、农机、造纸、化肥、食品、酿酒等厂。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经此,经县中部,经县城与太岳、太华公路相交。名胜古迹有花亭湖风景区、海会寺、佛图寺、赵文楷墓等。


猜你喜欢

  • 化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化州置,属海北海南道。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廉江二市及吴川市部分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化州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治石龙县(今化

  • 古鄯堡

    即巴暖三川营。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巴暖三川营“在碾伯县东南。旧名古鄯堡……本朝设守备驻守”。

  • 小塘墟

    即今广东南海市西北小塘镇。清康熙《南海县志》卷2:“小塘墟在上围堡。”

  • 宜寿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盩厔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周至县。至德二年 (757) 复为盩厔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盩厔县置,治今陕西省周至县。属京兆府。至德二载(757年)复为盩厔县

  • 集城县

    ①唐初置,属怀州。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武德八年 (625) 省入河阳县。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盟州。治所在今河南孟县东南。八年 (625)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汉阳县置,

  • 六汉水

    即今甘肃成县、西和二县边境的六巷河。《明一统志》卷35巩昌府:六汉水“在成县西北六十里。源出西和县境,流经县之六汉保入翠牛江,即西汉水也”。

  • 石家庄

    ①即今河北石家庄市。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获鹿县图:东有石家庄。光绪《获鹿县志》卷2:石家庄在“县东三十五里”。②在今宁夏灵武县南。《清史稿·刘松山传》:同治九年(1870),广东提督刘松山镇压回民

  • 强化三部

    元置,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清一统志·开化府》: 教化三部废长官司 “在今府治 (今文山县)。唐时强现蛮居此,元为强现三部,隶临安宣慰司,明改为长官司。《府志》: 三部: 教化、强现、牙车,三部也。司

  • 龙祗山

    在今湖北竹山县南。《寰宇记》卷143竹山县:龙祗山“在县南二里。古老相传,昔有道士王若冲于此山服柏叶, 身上毛生碧绿色, 白日升天”。

  • 东林市

    即今浙江湖州市南东林镇。清光绪《归安县志》卷6:“东林市在县南六十里东林山。为形胜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