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孔城镇

孔城镇

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桐城县东二十里孔城镇。


在安徽省桐城市东部。面积87.8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孔城,人口6280。传三国吴将吕蒙筑城于此,又当东北诸山水汇聚南下的水运孔道,故名。1949年设孔城镇,1958年改为公社,1971年复置镇。1992年红庙、晴岚、桐梓三乡并入。产稻、棉花、油菜籽、莲藕、苡仁、芦苇。有轴瓦、服装、塑料等厂。为桐城市四大古镇之一,市东北与庐江、枞阳两县间物资交流中心。桐枞公路经此。通航运。古迹有清桐乡书院朝阳楼旧址。


猜你喜欢

  • 铜城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安定县有铜城。《清一统志·泾州一》: 铜城,“ 《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距汭水峡口,故址尚存”。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部、汭河

  • 行台关

    金置,在今山西垣曲县境。《金史·地理志》:绛州垣曲县有行台关。

  • 耐笼城

    即今云南牟定县治。唐蒙氏时,遣爨蛮酋居之,筑城曰耐笼。

  • 长柳镇

    北宋置,属南郑县。即今陕西城固县西柳林镇。

  • 洪泽浦

    即今江苏西部洪泽湖。《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 洪泽浦在 “县北三十里。旧有破釜塘。邓艾立白水塘,与破釜相连,开水门八以溉田。其后炀帝幸江都,道经此,久旱遇雨,因改今名”。

  • 槀街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汉时诸夷来朝,于槀街设邸以居之。《汉书·陈汤传》: “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师古曰: “槀街,街名,蛮夷邸在此街也。”

  • 榆社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韩州。治所即今山西榆社县。《元和志》 卷13: “因县西北榆社故城为名。” 大业二年 (606) 废,义宁二年 (618)复置。唐武德三年 (620) 为榆州治,六年

  • 太平路

    ①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太平州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辖境相当今安徽马鞍山、当涂、芜湖、繁昌等市县地。明初改为太平府。②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太平砦置,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辖境相

  • 茅峒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东门营” 条内: “又有茅峒,在府东南十里。四山环合,中有隙地,可以藏兵,当山缺处,一径迤逦,通神电以西诸路。成化二年,‘贼’邓公长据此,知府

  • 双江县

    1927年析缅宁、澜沧二县地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西二十四里营盘。民国《云南行政纪实》:“境内双江环流,因以名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2年迁今县治勐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