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山
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孝文山“相传元魏孝文帝尝避暑于此”。
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孝文山“相传元魏孝文帝尝避暑于此”。
一作“武城”。战国时赵邑。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又《秦始皇本纪》:始皇十四年(前233),“桓定平阳、武城
在今四川涪陵市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147涪州:白鹤滩“在州之上流妃子园下”。又,石鱼“在涪陵县下江心。有双鱼刻石上,每一鱼三十六鳞,一衔萱草,一衔莲花。有石秤、石斗在旁。三五年或十年方一出,出必丰
在今广东惠东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怀安戍“在府南怀安山下,唐置戍于此,开元十四年贬刘宗器为循州安怀戍主,即此”。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德安府》: 宝林寺 “前临大河,基周数里。后有松、栗二坪,木皆参天。宋、元皆有碑碣。明洪武间赐名正觉寺”。
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八十五里宋家庄乡。《清一统志·顺德府二》:宋家村堡“在(邢台)县西北百余里。俱明时大名兵备道防秋处”。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南陉乡之北陉村。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井陉县图:北有北陉村。
西魏改郑县置,属顺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顺阳县。古县名。西魏改郑县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属顺阳郡。隋开皇初废。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叶县。《后汉书·光武帝纪》: 王莽地皇四年 (23)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六月,歼灭王莽主力军于此。《水经·汝水注》: “盖藉 (昆)水以氏县也
即济隆城。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清松筠《西招纪行诗》 注: “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济咙边隘。”
亦作容米洞。即容美洞安抚司。在今湖北鹤峰县(容美镇)。《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三年(1326),“米洞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洞蛮寇长阳县,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都不花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