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吉县

安吉县

东汉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天目乡(今浙江安吉县西南孝丰镇)。《续汉书·郡国志》 刘昭注引《吴兴记》:“光和末,张角乱,此乡守险助国,汉嘉之,故立县。”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属吴兴郡。南朝梁属广梁郡。陈属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废。义宁二年(618)沈法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改属桃州,武德七年(624)又废。麟德元年(664)再置,属湖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徙治玉磬山东南(今安吉县东北二十五里)。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再徙治马家渎西(今安吉县北安城镇)。南宋宝庆元年(1225)属安吉州。元属湖州路。明初属湖州府, 正德元年(1506)升为安吉州。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改安吉县。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51年迁治今县北梅溪镇。1958年迁今治(递铺镇)。


在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西邻安徽省。属湖州市。面积 1882.3 平方千米。人口44.7万。辖11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递铺镇。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分故鄣县南乡置安吉县。治今县南孝丰镇。取《诗·无衣》篇“安且吉兮”之意名县。属丹阳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后属吴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绥安县(今安徽广德县),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唐武德七年(624年)又并入长城县(今长兴县)。麟德元年(664年)再置,属湖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县治迁至玉磬山东南(今县北安城镇东北)。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由玉磬山东南迁马家渎西(今安城镇)。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分置孝丰县,治今孝丰镇,两县均属湖州府。正德元年(1506年)升安吉县为州,领孝丰县。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复降安吉州为县,仍属湖州府。1914年属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县。1949年属临安专区,1951年县治由安城镇迁今县东北梅溪镇。1953年改属嘉兴专区(1970年改地区)。1958年孝丰县并入,县治又迁递铺镇。1983年嘉兴地区撤销,改属湖州市。地处浙西中山丘陵区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是全国著名毛竹产地,素有“竹乡”之称。特产天目笋干、茶叶。有轻纺、造纸、食品、机械、建材、竹类加工等工业。居世界第二的天荒坪蓄能水电站在县境东南。公路通杭州、湖州,西苕溪水运便利。古迹名胜有独松关、灵芝塔、云鸿塔、吴昌硕故居、古城遗址和竹种园、龙王山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稒阳道

    西汉武帝时建,为阴山南北通道,由五原郡通往塞北匈奴交通路线之一。以起点稒阳县而名。《汉书· 地理志》 五原郡稒阳县: “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

  • 王爷府

    ①简称王府。清光绪三十年(1905)色旺敖力布建。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北查干补力格苏木。清为四子部落旗驻地。1952年迁驻乌兰花镇。②又作喀喇沁王府。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四十里王爷府镇。清

  • 大泥

    古国名。在今泰国南部北大年一带。当横断马来半岛路线要冲。明代中期后载籍常将大泥误为勃泥、浡泥。 《海语》译作佛打泥,《海录》译作太呢。

  • 安阳桥

    一名鲸背桥。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四里安阳河上。《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开运二年(942),“王师与契丹相拒于相州安阳河上。……是夜,张从恩引军退保黎阳,唯留五百人守安阳河桥”。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

  • 虚沟城

    一作墟沟镇。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墟沟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作虚沟城。

  • 一合坞

    即“一全坞”之讹。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

  • 宝塔坝

    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南讲治镇西。1933年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于此。

  • 杜山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汉刘向《说苑·善说》 作社山。《水经·淄水注》:“时水又屈而径杜山北,有愚公谷。齐桓公时公隐于谷,邻有认其驹者,公以与之,山即杜山之通阜。”元于钦《齐乘》卷1引《高士传》亦作杜山

  • 进桑关

    汉代置,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三十六里莲花滩。《水经·叶榆河注》:“进桑县,牂柯之南部都尉治也,水上有关,故曰进桑关也。”

  • 西周封国。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春秋》: 僖公五年 (前655),“楚子灭弦,弦子奔黄”。杜注: “弦国,在弋阳轪县东南。”古国名。周初封国。子爵,隗姓。在今河南省光山县西北。春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