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

即四镇。唐代安西都护府所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个军事重镇。显庆三年(658)、开元七年(719)曾以焉耆代碎叶。


唐代安西都护府属下的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或焉耆)四个军事重镇,负责西域地区军事防御和征收商税事务。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649年),安西都护府自西州移治龟兹后置。永徽元年(650年)罢,约显庆三年(658年)复,有焉耆而无碎叶(一说贞观始置时即为焉耆)。咸亨元年(670年)陷于吐蕃。调露元年(679年)安西都护王方翼复置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镇。旋罢,武周长寿二年(693年)破吐蕃再置。唐开元七年(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遂改焉耆为四镇之一。公元8世纪90年代初全部陷入吐蕃。


猜你喜欢

  • 高堤镇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四十里卫河东岸。《清一统志·彰德府二》: 高堤镇,“河南粮运皆经于此。为津途要隘”。即今河南省内黄县西高堤集。西临卫河。明、清时河南粮运皆经此。

  • 顺通堡

    北宋置,属积石军。在今青海贵德县东黄河南岸。《宋史·地理志》 积石军: 顺通堡 “东至临松堡一十二里,西至本军一十八里,南至临松堡二十五里,北至怀和砦界一十二里”。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北。唐末地入吐蕃。

  • 永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永州路置,属湖广行省(后为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祁阳县以南、东安县以东湘水及其支流潇水流域。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永州路

  • 嵩口镇

    即今福建永泰县西嵩口镇。明置巡司于此。(1)在福建省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上游。面积25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嵩口,人口1060。处高山下,大漳溪、长庆溪汇合口,故名。1958年设嵩口公

  • 干汊河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干汊河在“县西南三里。或以为即汛水也。……今故流渐堙。汉江水涨,则干汊河与古洋河相通,水落则干,因名”。

  • 吉兰丹

    古国名。故地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三佛齐”条有吉兰丹,为三佛齐属国。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有专条记述。《元史·外国列传》 作吉兰亦䚟。《明史·外国列

  • 怛没国

    即怛满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新唐书·西域传下》: “怛满或曰怛没,东陀拔斯,南大食。……居乌浒河北平川中。兽多师子。西北与史接,以铁关为限。” 唐于此置姑墨州

  • 大宁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改大宁监置,属夔州路。治所即今四川巫溪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巫溪县及巫山县北部地。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大宁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大宁监置,治今重庆市巫溪县。属夔州路

  • 真武场

    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真武乡。清光绪 《江津县志》 卷2: 真武场 “距城六十里”。

  • 完达山

    ①在今黑龙江东部,属长白山脉。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9:“完达山,与万达同。梯子也。”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完达山,“此山脉接长白山正脉,绵亘于吉省之东北部,其方向自西南而东北,走瑚尔哈河与兴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