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路
元初改宾州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岭方县 (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上林及来宾县西南迁江镇一带。后复降为宾州。
元初升宾州置,治领方县(在今广西宾阳县南)。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上林、来宾、合山等地。后复降为州。
元初改宾州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岭方县 (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上林及来宾县西南迁江镇一带。后复降为宾州。
元初升宾州置,治领方县(在今广西宾阳县南)。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上林、来宾、合山等地。后复降为州。
在今安徽萧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29萧县 “睢水” 条下: 淇河 “东北流经杨家集,又经旧县西南,而东北会于两河口”。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南龙邦镇东南。《清一统志·镇安府》 “频峒隘”条内:上勾隘“在(归顺)州西南七十里,皆接越南高平府界。有兵防守”。同治《广西通志》卷125上勾隘“两山峙立,中成夹道,扼要处砌石墙”。在
一名哺鸡坡。在今山西新绛县北。《清一统志·绛州一》: “哺饥坂在州北五里,相传赵盾食翳桑饥人处。”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襄安县 (今安徽巢湖市)。七年 (624) 废。(1)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襄安(今安徽巢湖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和无为县西北地。属淮南道。七年废。为巢县。
又称夥尔益玛。在今西藏巴青县附近益塔,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部落》。
又名桓公城。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北十里。东汉废。《水经·浊漳水注》:邯沟“历邯沟故城东, 盖因沟以氏县也。《地理风俗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故县也”。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
即今江西靖安县东二十里仁首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靖安县东有仁首。
1937年析锦县置,属辽宁省。治所在锦县 (今锦州市)。《明一统志》 卷25辽东都司 《山川》: 锦川 “在锦州城西,一曰锦水,州以此名”。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6: “小凌河又名锦川。”此河
即 “淮西”。即“淮西(1)”。
北魏永安二年(529)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广宗县东北二十里。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二年(529年)析经县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东北。属钜鹿郡。北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