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屈原祠

屈原祠

又名三闾大夫祠、清烈公庙。唐元和间建,祀楚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舆地纪胜》 卷77归州: 清烈公庙,“ 《晏公类要》 云: 三闾大夫祠在秭归县,在州东五里,即屈原之故宅也。陆游 《归州重午》 诗云: 屈平乡国逢重午,不比常年角黍盘”。《清一统志 ·宜昌府》: 三闾大夫祠 “一在归州东二里相公岭,祀楚屈原,以宋玉配”。1975年迁建于城东三里向家坪。


又称清烈公祠。在湖北省秭归县城东1.5千米的长江北岸向家坪。传说屈原死后,有神鱼将其尸体驮回他的故里秭归,在城东5里处安葬,是地遂名“屈沱”。祠系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建。宋、元、明、清屡圮屡修,后改额“清烈公祠”。1978年迁至今地复建,计有山门、大殿、左右配房等建筑。山门为牌楼式,高14米,四柱三楼,正中门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字样,面墙泥塑,彩画人物故事,一如旧制。大殿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明代木构建筑手法设计,崇台高耸,翠瓦飞檐,宏丽壮观。殿前立屈原铜像,其左右两侧碑廊内镌“九歌图”和“名人诗文”石刻。殿后有屈大夫墓,系后世营建的衣冠冢,墓前石坊、门阙,均系清道光年间原物。背依崇岭,前临大江,远眺江南五老、芙蓉诸峰,如笔架连峙,似碧莲待放,天然景物绝佳。每逢端午佳节,五彩龙舟,竞渡江心,锣鼓喧天,歌声如潮,游人如织,别有一番盛况。


猜你喜欢

  • 罗铜山

    在今江西铅山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 罗铜山 “在铅山县南五十里。宋政和中产铜。今废”。古山名。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南。北宋属铅山县。政和间产铜,故名。

  • 远州

    ①唐贞观八年(634)改羁縻西怀州置,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后废。②亦作达州。北宋置羁縻州,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境。后废。唐贞观三年(629年)后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后废。

  • 廖家场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清泉镇。清嘉庆 《金堂县志》 卷2: 廖家场 “去城 (今城厢镇) 三十里”。

  • 白岩营

    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清置白岩汛,属归化厅。有守备把总驻防。

  • 风洞关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七里风洞山上。《明史·马昊传》:正德十年(1515),“乃督参将张杰等修筑墙栅, 自三舍堡至风洞关,凡五十里”。

  • 汗阿林盟

    清代外蒙古土谢图汗部二十旗,会盟于汗阿林,故名。阿林,满语,意为山盟地。即今乌兰巴托南之汗山。

  • 竹庭县

    1943年改赣榆县置,属山东省。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二里赣马镇(城里)。以纪念牺牲于县东境的东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抗日英雄符竹庭。1949年移治青口镇(今赣榆县治)。1950年复改为赣榆县。旧县

  • 钟 (鍾) 寮金场

    北宋置,属上杭县。即今福建上杭县北中寮。北宋天圣二年 (1024) 坑冶大兴,商旅幅辏。天圣五年 (1027) 至南宋乾道三年 (1167) 间上杭县治曾徙此。

  • 仙萼河

    今蒙古国西北之色楞格河。《资治通鉴》:唐龙朔二年(662),郑仁泰等伐铁勒,败铁勒于天山。“仁泰将轻骑万四千,倍道赴之,遂逾大碛,至仙萼河”。胡三省注:“《新(唐)书》:回鹘牙北六百里至仙娥河。”《方

  • 北池湖

    在今河南商水县北。《方舆纪要》卷47商水县:北池湖,“《志》云:在县北十五里。汇上游诸水而成,方四十里。又东合于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