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岳 (嶽) 麓寺

岳 (嶽) 麓寺

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上。西晋太始元年 (265) 建。即古麓苑。宋名慧光寺。《太平御览》 卷49 “麓山” 引盛弘之 《荆州记》曰: “长沙西岸有麓山,其下有精舍。” 《方舆胜览》卷23潭州: 岳麓寺 “在山上,百余级乃至,今名惠光寺。下有李邕麓山寺碑”。


猜你喜欢

  • 无棣沟

    在今山东旧庆云县北十五里,1964年划归河北盐山县。相传春秋时即有此沟,分大河支流,东注于海。《水经·清水注》:“清河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径南皮县故城南,又东径乐亭北,又东径新乡城北。无棣沟又东分为

  • 泉海省

    1933年11月由中华共和国 (福建人民政府) 置,省会在晋江县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德化、大田、安溪、同安、厦门等县市以南、以东地。同年12月改为兴泉省。

  • 湖苔泉

    在今浙江临海市南。《方舆纪要》 卷92临海县: 湖苔泉 “在县南二十五里。出古塘门山,有三十六穴,引流而南,溉田甚众”。

  • 岑公岩

    一名岑公洞。在今四川万县市南隔江一里。《舆地纪胜》卷177万州:岑公岩“在大江之南。广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一石岩溜,盘结状若华盖,左为方池,有泉涌出岩簷,遇盛夏注水如帘松篁藤萝,蓊郁葱翠,真神仙窟。

  • 洋水

    ①即今山东青州市南之南阳河。《汉书·地理志》 齐郡临朐县: “石膏山,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 《水经·巨洋水注》: 洋水 “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涧口,东南径逢山祠西。洋水又东南历逢山下,即石膏山也

  • 窦岙 (嶴)

    即今浙江宁海县东南八十里旗门乡(东岙)。明设巡司于此。清康熙时设把守驻防。

  • 松柏嶂

    在今福建永定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 “松柏嶂在县南。《志》 云,与广东饶平县接界。 叠��巍峨, 林山蓊蔚。 昔人多避寇于此。”

  • 凉城郡

    亦作梁城郡。北魏置,属恒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北。《水经·河水注》: 盐池(今岱海) “池北七里即凉城郡治。池西有旧城,俗谓之凉城也,郡取名焉”。北魏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东北岱海北。辖

  • 蓝里

    即蓝无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大食诸国” 条、《宋史·外国传六》 “大食国”条均作蓝里。

  • 湄陂

    又名眉陂。即湄湖。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淮南市交界。《新唐书·地理志》 颍州下蔡县:“东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废,唐复之,溉田数百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