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山
①在今广西武鸣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帽山在 “县西十五里。山形圆耸”。
②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帽山 “在安平州治西北。以形似名”。
③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西北海上之韦岛。公元15世纪时东西方海舶经此,西来船只以其山为陆标。见 《瀛涯胜览》 “南浡里国”、“锡兰国”、“榜葛剌国” 等条。
①在今广西武鸣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帽山在 “县西十五里。山形圆耸”。
②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帽山 “在安平州治西北。以形似名”。
③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西北海上之韦岛。公元15世纪时东西方海舶经此,西来船只以其山为陆标。见 《瀛涯胜览》 “南浡里国”、“锡兰国”、“榜葛剌国” 等条。
清置小拐驿。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南小拐乡。1915年在其附近置沙湾县。1957年沙湾县移治三道河子镇(今沙湾县)。1958年小拐庄改属克拉玛依市。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牧龙镇村。清同治《上江两县志》 卷5 《城厢》: 有 “牧龙亭”。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宁县记: “牧龙亭镇在城西南七十里。”
即今广西大新县西南宝圩乡。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安平土州图: 西南有雹墟。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陆家镇。清时为陆家桥市。城北二十里亦有陆家桥镇,即今市北陆杨镇。
①西魏置,为南襄阳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北周改名思安县。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重州。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贞观元年 (627) 移县治于废重州城,属迁州。八年 (634) 废。古县名。西
东晋成帝时侨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安帝时废为松滋县。
在今湖南溆浦县东十里。明 《寰宇通志》卷57辰州府: 黑岩洞 “其中黑暗如漆”。《方舆纪要》卷81溆浦县: 黑岩洞 “中深黑,有水下流,溉田甚广”。
原名新丰。始建于宋。即今安徽祁门县西六十里历口镇。当武陵岭西侧官道上。清称历口,为祁红始创地。
在今湖南沅江市南。《方舆纪要》卷80沅江县:“龙硖港在县南三十里, 与益阳县接界。亦流通洞庭湖。”
1919年由五原、武川二县析置,属绥远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固阳县。1926年改为固阳县。1919年由五原、武川两县析置,治广义奎(今内蒙古固阳县城关镇)。1926年升县,隶绥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