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洋山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平洋山“在县东南六十里。旧有坑曰平洋坑,出银矿。其地去仙霞十五里而近浙、闽,诸盗常窥伺焉”。明时设兵戍守。
古山名。在今江西省广丰县东。旧有平洋坑,地产银,明时曾设兵戍守。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平洋山“在县东南六十里。旧有坑曰平洋坑,出银矿。其地去仙霞十五里而近浙、闽,诸盗常窥伺焉”。明时设兵戍守。
古山名。在今江西省广丰县东。旧有平洋坑,地产银,明时曾设兵戍守。
又作昆河。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公别拉河。《清一统志 · 黑龙江》: 昆河 “在黑龙江城南二十二里。源出西北兴安岭,东南流入黑龙江”。
即今四川崇州市北三十里廖家镇。清光绪《崇庆州志》 卷3: 廖家场 “滨黑石河北岸,烟火数百家”。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汉为西河郡南部都尉治。《汉书· 地理志》 西河郡: “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 师古注: “翁龙、埤是,二障名也。”
①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北一百五里。民国《湖北通志》 卷36竹溪县: 铜钱关 “嘉庆间总兵王凯、参将林泰带兵驻守”。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地处鄂陕交界,为古代交通要冲。集镇名。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南部
在今广东遂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斜离岭在 “县南五十里。高十仞,周二十里,突起二峰,势皆斜列。一名雷公岭”。
1942年析五原县置,属绥远省。治所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塔尔湖镇。1946年改为晏江县。1942年4月由五原县西部析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刘长镇,同年11月迁治塔尔湖镇。1944年升县,隶绥远省。
即登牙侬。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岸瓜拉丁加奴。《元史·外夷·马八儿等国》:至元二十三年(1286),马八儿、丁呵儿等国“皆遣使贡方物”。
即今重庆巫山县西南庙宇镇。清道光《夔州府志》 卷12: 庙漕场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右扶风为汉三辅之一,因地处京兆尹之右(西),故别称右辅。后世亦通称京西之地为“右辅”。唐李商隐《行次西郊》:“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汉三辅之一右扶风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右(西),故称。后世常称京西
即下郦。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下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