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严寺镇
在今江苏溧水县西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溧水县:“广严寺镇在城西北四十五里。”
在今江苏溧水县西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溧水县:“广严寺镇在城西北四十五里。”
又作父安府。明永乐五年(1407)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衙仪县(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宜春)。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大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地入安南。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州路置,属广东布政司。治所在茂名县 (今广东高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茂名、吴川、电白、化州、廉江、信宜等市县地。清属广东省。1912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1思明府:回团山在“府治(今明江镇)西南十里。以山势盘旋而名”。
亦作药家镇。又名谭家铺。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腰站镇。清乾隆 《平原县志》 卷2: 腰站在“县西南五十里”。明清时为驿站,因地处恩县、高唐间,故名。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后。《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叠泉“其泉下注盘石,三叠而后至地,亦名三级泉。游者谓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摧水,下级如五龙走潭,真天下绝景,非谷帘双瀑所可方”。又称三级泉、水帘泉。
俗名观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北。《清一统志·汉中府一》:云梦山“最高处有云台观。观东一里曰飞仙崖,石峰壁立,高三百五十五丈。崖下曰白龙洞,深数步。下有石池,水自上滴入, 不溢不涸”。在山西省交口县境内。海
西魏改平秦郡置,属岐州。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风翔及麟游县西部,岐山、扶风二县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改平秦郡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属岐州。辖境约当
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50西平县: 诸石山 “势甚高峻。其南曰云庄山。近志云,汝水源出二山间,盖汝水故流变易,后世即以二山谿谷之水,且为汝水源耳”。
在今湖南岳阳县(荣家湾)西。《水经·湘水注》:“侧湘浦北有万石戍。”光绪《巴陵县志》:万石戍“在鹿角镇下五里。为泊舟云聚,今长江水师分驻之”。
即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哈拉巴山。《清史稿·地理志》 辽源州: “东北有东西蛤拉巴山。内兴安岭山脉自乌珠穆沁旗东出,伏行蒙古平原中,至是特起二山。由是山脉行于东辽河外,至源为库哷讷窝集,即长白山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