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河
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7九江府德安县:庐山河“在德安县东北二十里。或曰即谷帘水之下流”。《清一统志·九江府一》:庐山河“亦名东河。《县志》,河自庐山乌发潭发源,西南流至乌石门,与西、北二河合,名三港口,曲折流经城北,会箬山河水,又南流入博阳川”。
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7九江府德安县:庐山河“在德安县东北二十里。或曰即谷帘水之下流”。《清一统志·九江府一》:庐山河“亦名东河。《县志》,河自庐山乌发潭发源,西南流至乌石门,与西、北二河合,名三港口,曲折流经城北,会箬山河水,又南流入博阳川”。
元初置,属中书省。治所大同路 (治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及内蒙古河套至集宁市一带。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山西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所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市)。元置,治大同路(今山西大同市)
在今广东饶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饶平县:竹林堡“在黄冈镇东北,福建诏安山贼由此出没。嘉靖十四年置堡于此”。
西汉置,为勃海郡治。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元和志》 卷18清池县: “本汉浮阳县……在浮水之阳。” 因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为浮阳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清池县。古县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置,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东北老莱镇。《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博尔多站,又四十三里至喀穆尼站。” 后废。
在今湖南道县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81道州 “宣山” 条下: 潇山 “俯临大道。山下出泉,引流溉田”。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溧阳县置,属建康路 (后改集庆路)。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明初复为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溧阳县置,治今江苏省溧阳市,属建康路(后改名集庆路)。十五年升为府,十六年,
①在今甘肃成县西北。东汉末所置戍守处。《三国志· 蜀书 · 诸葛亮传》: 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自出至建威,(郭) 淮退还,遂平二郡”。即此。②在今青海贵德县东黄河北。《后汉
①本春秋楚邑。秦置县,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东汉改为钟离侯国。三国魏废。西晋太康二年 (281) 复置,属淮南郡。东晋安帝时改为燕县,为钟离郡治。北齐复为钟离县。隋开皇初为濠州治,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四里。宋《乾道临安志》卷2:东梓巡检司寨“在富阳县界”。明以后废。集镇名。在浙江省富阳市西南部、富春江南岸。东图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800。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于此置巡
南宋庆元二年 (1196) 以宁宗潜邸升嘉州置,治所在龙游县 (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夹江、洪雅、犍为等市县地。元改为嘉定府路。明洪武四年 (1371) 复为嘉定府,九年(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