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开阳县

开阳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东汉为琅邪国都。南朝宋并入即丘县。

②南朝梁置,为开阳郡治。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隋废入泷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泷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废。

③隋开皇十九年(599)改长宁县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神池县境。大业初属马邑郡。唐初改为常宁县。

④1930年改紫江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据民国《开阳县志稿》说:“开阳本开州之别名,其称已古。嘉庆时重建书院,改为开阳书院。前知州胡壁有曰:开阳者盖欲开阳明之学也,县以此名。”


(1)古县名。(1)本春秋启阳,西汉置县,以避景帝讳改。治今山东省临沂市北、沂河西岸。属东海郡。东汉建初五年(80年)为琅邪国治。南朝宋废入即丘县。(2)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罗定市东南。为开阳郡治。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泷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又废。(3)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改长宁县置,治今山西省神池县。属马邑郡。后废。(2)今县名。在贵州省中部偏北。属贵阳市。面积2026平方千米。人口4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8万。辖6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开阳之名源于开阳书院,因仰慕明代理学家王守仁(阳明)之学识,希冀人才辈出,地方昌盛,故名。民国《开阳县志稿》:“开阳本开州之别名,其称已古。嘉庆时重建书院,改为开阳书院。前知州胡壁有曰:开阳者盖欲开阳明之学也,县以此名。”唐为蛮州治。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1913年废开州改置开县。1914年因与四川省开县、河北省开州重名,更名紫江县,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30年改今名。1949年属贵阳专区,1952年属贵定专区,1956年属安顺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1963年属遵义专区,1965年属安顺专区。1966年析金中等地置开阳特区,属贵阳市,县与特区并存。1968年撤销特区并入县。1995年划归贵阳市。地处黔中丘陵北部,乌江中游。南明河(县境称清水江、洛旺河)流经南部及东部边缘。那卡河、洋水河流经县中部及西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玉米、稻、小麦、烟草、茶叶、柑橘、油菜籽等。有汞、铝土、钼、水晶、煤等矿。开阳磷矿储量丰富,为中国三大磷矿之一,品位全国居冠。工业有化肥、水泥、农机、砖瓦、制鞋、酿酒、发电、医疗器械等。久铜、贵开、马羊等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曙云洞、画马崖摩崖、杨威墓、钟昌祚墓等。


猜你喜欢

  • 店张镇

    清置,属兴平县。即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三十里店张镇。乾隆二十六年 (1761) 移县丞驻此。

  • 泗溪桥

    即今江西上高县东北泗溪。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4: 上高县东北有泗溪墟。

  • 晋陵县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毗陵县置,属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隋开皇九年 (589) 为常州治,大业初为毗陵郡治。唐复为常州治。明初并入武进县。②东魏改睢陵县置,为临潼郡

  • 赤木儿

    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元刘郁《西使记》:阿里麻里城“又南有赤木儿城,居民多并、汾人”。

  • 苍松县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东汉改为仓松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属武威郡。十六国后凉麟嘉四年(392年)改为昌松县。

  • 乌铁岩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乌铁岩“在县东二里。其第二峰尤陡峻。元末居民多避乱于此”。

  • 恶溪

    ①即今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磐安县境内之好溪。为瓯江支流。南朝宋谢灵运 《与弟书》: “闻恶溪道中九十九里有五十九滩。王右军游此恶道,叹其奇绝。” 《新唐书·地理志》 处州丽水县: “东十里有恶溪,多水

  • 模尔忒伊

    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乌苏里江西岸,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模尔忒伊”。

  • 凉风殿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邺中记》 载: 昭阳殿 “西有长廊,通西阁,阁内有凉风殿”。

  • 倚毫川

    今山西垣曲县东亳清河上源。《水经·河水注》: 倚亳川水 “出北山矿谷,东南流注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