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怀仁县

怀仁县

①南朝梁普通中置,为怀仁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西魏废帝二年(552)改为普宁县。

②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义塘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三十六里城头乡。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赣榆县西北十二里城里(旧赣榆),属海州。大业初属东海郡。唐属海州。金大定七年(1167)改名赣榆县。

③辽置,属大同府。治所即今山西怀仁县。金贞祐二年(1214)升为云州。元复为怀仁县,属大同路。明属大同府。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

④清光绪三年(1877)析岫岩州东部地置,属兴京厅。治所在六道河(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宣统元年(1909)属兴京府。1914年因与山西怀仁县重名,改为桓仁县。


(1)古县名。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治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北城头。属义塘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移治今赣榆县西北旧赣榆(城里)。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赣榆县。(2)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年(1877年)置,治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属奉天府兴京厅。1914年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改名桓仁县。(3)今县名。在山西省北部。属朔州市。面积 1280 平方千米。人口25.5万。辖4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云中镇。唐为云中县地,辽析云中置怀仁县。《大清一统志》:“因阿巴齐(即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会于东城,有‘怀想仁人’之语,故县取名。”故址在今县西。金贞祐二年(1214年)徙今治,升县为云州。元复为怀仁县,属大同路。明、清属大同府。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属山西省。1954年与大同县并为大仁县。1958年并入大同市。1960年与大同县分开,置怀仁区,属大同市。1964年复为怀仁县。1965年属雁北专区。1993年属朔州市。地处大同盆地中西部。桑干河、浑河、御河、口泉河、鹅毛河、大峪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小麦、高粱、莜麦、马铃薯、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矸石、石灰石等。工业有煤炭、陶瓷、化工、机械、建材、造纸等。同蒲铁路和208国道,大应、石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鹅毛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日中城汉墓群等。


猜你喜欢

  • 宜兰县

    清光绪元年 (1875) 改噶玛兰厅置,属台北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宜兰县。在台湾省本岛东北部,包括东北部海上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东临太平洋,西倚中央山脉。面积 2137.5 平方千米。人口48

  • 石梯守捉城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 平兴县

    ①西晋末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更楼镇西北古城。后废。南朝宋元嘉中复置,为宋熙郡治。隋属信安郡。唐属端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②北周改平周县置,属平兴郡。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隋开

  • 四渡站镇

    即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泗渡镇。清道光《遵义府志》卷6遵义县:四渡站在“城北六十里”。

  • 牛屯河镇

    在今安徽和县南六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 关口垭

    在今河北兴山县西。清设把总驻防。在今湖北省兴山县西。清设把总驻防。

  • 期思

    初为西周姬姓蒋国。春秋灭于楚,为楚邑。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期思镇。《左传》: 文公十年 (前617),“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吕氏春秋· 赞能篇》: 楚王欲以沈尹茎为令尹,沈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权教

  • 郦州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四十八里张村镇)。八年 (625)废。(郦zhí)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新城(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张村)。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部。八

  • 归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南郢州置, 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北周天和二年(567)废入唐州。②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秭归县(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天宝元年(742)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

  • 太公路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太公城(今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东岸达冈)。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于太公城置,治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东岸拉因公县。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