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承天寺

承天寺

①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民路接驾桥巷口。初为梁陆僧瓒故宅,舍为重云寺 (一作重玄寺)。北宋初改为承天寺。宣和中又改能仁寺,后合称承天能仁寺。又名双峨寺。元至正十六年 (1356) 张士诚据为王府。二十年 (1360) 复为寺。今寺已遗迹无存。

②一名月台寺。在今福建泉州市承天巷。本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南唐时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 (1007) 赐名承天寺。南宋王十朋有 《承天十景》诗。现存大殿为清末重建。1938年春,闽中红军游击队在寺内整训,准备北上抗日,突遭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包围,五个同志被杀害。此即泉州事件。

③东晋永和中建,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城) 西北。宋洪迈 《容斋四笔·承天塔记》曰: “黄鲁直初谪戍涪,既得归,而湖北转运判官陈举,以时相赵清宪与之有小怨,讦其所作 《荆南承天塔记》,以为幸灾,遂除名羁管宜州,竟卒于彼。”

④在今湖北黄州市南。北宋苏轼有 《夜游承天寺记》。

⑤在今宁夏银川市老城西南隅。西夏建。并建有承天寺塔,为寺主体建筑。明洪武初,寺圮塔存。


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北宋苏轼有《夜游承天寺记》。


猜你喜欢

  • 斡耳罕河

    即斡儿寒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元史·明帝纪》: 天历二年 (1329),“帝即位于和宁之北。…… (五月) 庚申,次斡耳罕水东”。

  • 老窝镇

    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老窝村。旧属西华县。民国《西华县续志》卷2:“老窝镇,在县城西南六十五里。一名五龙集。清季商务颇盛,与逍遥集并称。”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北部,沙河南岸。面积78.7平方千米。人口

  • 勋州

    ①唐天祐元年 (905) 改辩州置,治所在石龙县 (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及广西陆川县部分地。五代南汉复改为辩州。②唐置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南宋后废。

  • 武州川水

    又作武周川水。即今山西左云县北之十里河, 东流至大同市南入御河。 《水经·㶟水注》:武州川水 “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恒舍并诸窟室。……径平城县南,东流注如浑水”。

  • 旧孙耿镇

    金置,属济阳县。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南四十里孙耿镇。

  • 王口镇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西十四里王口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大城县:东北有王口镇,有外委、县丞驻此。(1)在天津市静海县西部、子牙河西岸。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瓦头,人口3210。明初

  • 石板滩镇

    即今四川新都县东南石板滩镇。清嘉庆《华阳县志》卷6:仁和场“即石板滩,治东北五十里。交金堂、简州界”。(1)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北部。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板滩,人口 30

  • 泇口镇

    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乡。《方舆纪要》卷22邳州: 泇口镇在 “州西北九十里。亦曰泇口集。……正统中,刘六等作乱,官军败之于泇口集”。古镇名。又称泇口集。即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泇口。因泇河由此汇入运河得

  • 石驴山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十六国春秋辑补》卷67前凉录:张寔讨曹祛于晋昌,“自姑臧西南,出石驴,据长宁”。即此。一说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古山名。在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南

  • 海岙 (嶴) 镇

    即梅岙镇。今浙江三门县东南梅岙。《清一统志·台州府》: 海岙镇 “在宁海县南百里。旧置铁场于此,今有兵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