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拔延山

拔延山

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千里”。校勘记引 《礼仪志三》 作 “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明代改名巴燕戎山。


古山名。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大猎于拔延山,即此。


猜你喜欢

  • 涸河镇

    即固河镇。今山东高唐县东北固河镇。在山东省高唐县东部。面积94.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固河,人口3600。战国时期黄河流经此地,村在黄河东岸。西汉永光五年(前39年)黄河决口后,始称固

  • 中京

    ①东晋、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南齐书·明帝纪》:建武二年(495)十二月丁酉诏曰,“昔中京沦覆,鼎玉东迁”。即此。②唐至德二年(757),以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中京。因在东京洛阳和西京凤翔

  • 延川县

    隋改文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元和志》卷3延川县:“取吐延川为名。”大业初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北

  • 呼玛设治局

    1912年由呼玛地方析置,驻呼玛尔 (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金山乡)。1913年升为呼玛县。1912年由呼玛厅设置,治呼玛尔(今黑龙江呼玛县金山)。1913年升县。

  • 涛墟市

    即今湖南江华瑶自治县南八十里涛圩镇。明置巡司于此。

  • 武宁溪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明史·地理志》 长宁县: “治东西有二溪,并冷水溪,三溪合流入大江,曰三江口。又东出虞公峡曰淯溪,亦曰武宁溪,其下流入于大江。”

  • 三弥山

    即今新疆库车县北哈尔克山。《新唐书·突厥传》:西突厥“曷萨那朝隋,国人皆不欲,既被留不遣,乃共立达头孙,号射匮可汗,建廷龟兹北之三弥山,玉门以西诸国多役属”。

  • 苏翁浦

    亦称三洲苏圃。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上。《宋史·苏云卿传》:“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夜织屦”于此。

  • 塞勒佛特库站

    一作色勒佛特库站。又名枷板站。清改明札不剌站置,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清一统志 · 吉林二》: 费克图站 “又东北八十二里至塞勒佛特库站”。

  • 库色木苏克河

    即今新疆精河县西南库松木切克河,为博尔塔拉河支流。《清一统志·伊犁》:博罗塔拉河“在伊犁东北。……东流四十里南会库尔喀喇乌苏之库色木苏克河,入于布勒哈齐池(艾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