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台 (臺)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阅马台南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10月 28 日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由香港经上海来到武昌。11 月 3 日,武昌起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在此筑拜将台,举行授印典礼,委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1928年正式建亭立碑,以作永久纪念。1955年在原址重建一高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正面刻 “拜将台” 三个大字,其下为 “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司令在此授印”,背面为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义同志会立”。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阅马台南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10月 28 日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由香港经上海来到武昌。11 月 3 日,武昌起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在此筑拜将台,举行授印典礼,委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1928年正式建亭立碑,以作永久纪念。1955年在原址重建一高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正面刻 “拜将台” 三个大字,其下为 “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司令在此授印”,背面为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义同志会立”。
亦名北原。在今陕西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7郿县: 积石原 “在县西渭水北,亦曰北原,南距五丈原二十五里”。又称北原。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北渭河北岸。三国蜀建兴二年(224年)诸葛亮攻魏,屯五丈原,魏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布尔德西。
在今江西玉山县东二里林岗乡驻地。《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玉山县:东津桥“在县东二里。明初陈友谅遣将寇广信,据草平镇,复屯玉山。胡大海时守婺州,遣兵败之于东津桥,遂复玉山县。《志》云,桥旧为浮梁,屡遭洪
①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南朝齐永明初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四十五里徐渡乡杜家墩子。梁为齐基郡治。北周天和四年(569)改为清城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东南。为齐基郡治。后属汶山郡。北周天和四年
即荥泽。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尚书·禹贡》: “荥波既豬。” 荥水即济水,战国时济水与黄河相通,西汉平帝后始淤浅,唐初淤为平地。
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23龙里卫“穴刀山”条下:长冲山“旧为苗‘贼’出没之所。成化间,置哨堡以守之”。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治所在宣汉县(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八十里大罗池)。辖境相当今四川仪陇县东部、营山县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置,治宣汉县(今四川仪陇县东)。辖境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东海县(牛山镇)西北罗庄古城北。东汉废。②东汉改东安侯国置,属琅邪国。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南三十里。西晋元康元年(291)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 属莒州。移治
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清 一统志·陕州》:雁翎关 “在州东南。路通河南府永宁县。明时有兵戍守”。又称雁领关。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为通往洛宁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