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州

昌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荆州置,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隋大业初改为舂陵郡。唐武德三年(620) 复为昌州。五年 (622) 废。

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蒲县 (今山西蒲县)。辖境相当今山西蒲县、吉县地。贞观元年(627) 废。

③唐贞观二年 (628) 置,属营州。治所在今辽宁中部,神龙初迁治安次县古常道城 (今河北廊坊市西)。后废。

④唐乾元元年 (758) 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治所在静南县 (今四川大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大足、荣昌、永川等市县地。寻废。大历十年 (775) 复置,治所在昌元县 (今荣昌县西北)。光启元年 (885) 徙治大足县 (今大足县)。元至元二十七年 (1290) 废。

⑤金置,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天辅七年 (1123) 降为建昌县。明昌七年(1196) 复置,属抚州。改建昌县为宝山县。元属兴和路,延祐六年 (1319) 改名宝昌州。

⑥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为定昌路治。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二十三年 (1286) 为德昌路治。辖境相当今四川德昌县南境。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德昌府。永乐二年 (1404) 改为昌州长官司。


(1)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蒲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蒲县地。贞观元年(627年)省入隰州。(2)唐乾元二年(759年)析泸、普、渝、合、资、荣六州置,治静南县(今重庆大足县东南)。后移治昌元县(今荣昌县西北)。大历六年(771年)废,十年复置。光启元年(885年)移治大足县(今属重庆)。辖境相当今重庆永川市和大足、荣昌县地。属剑南东川。北宋属梓州路。南宋属潼川府路。元废。(3)金明昌七年(1196年)于狗泺置,治宝山县(今河北沽源县西九连城)。属西京路。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沽源县西部、康保县南部、张北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南部地。元延祐六年(1319年)改为宝昌州。(4)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屈部置,治今四川省德昌县南。为德昌路治。明永乐二年(1404年)改置昌州长官司。


猜你喜欢

  • 慈恩寺

    ①在今辽宁沈阳市区大南街中段东侧慈恩寺巷内。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 (1628),后历经扩建和重修。寺院坐西朝东,山门内建筑分三路: 中路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 南路为退居寮、厨房、司房、斋

  • 新洞墟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新垌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县东道路,自城东门外,而谢鸡,而新洞。”

  • 卢山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雅州置,治所在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名山、荥经、天全、卢山、宝兴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雅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雅州置,治严道县(今四川雅

  • 磁家务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北二十里,河北镇东南大石河东岸。明于此置巡司。

  • 平明县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东北部。东汉废。

  • 步头路

    唐代安南通天竺道的一部分。唐樊绰《蛮书》卷6:“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为了充分利用水道,从安南都护府来的船在古涌步不转陆,继续取红河水道到步头(今云南建水县南的阿土)

  • 永福里镇

    清置,属漳平县。即今福建漳平市西南永福镇。

  • 矾 (礬) 山镇

    北宋置,属庐江县。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约五十里矾山镇。境内有矾山古矿。

  • 寿安镇

    北宋置,属依政县。在今四川蒲江县东北三十里寿安镇。(1)在江西省浮梁县东南部。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家湾,人口 1850。唐代柳姓建村,因处南河支流河曲东岸得名。传唐宋时境内

  • 桂林道

    1914年由漓江道改置,属广西省。治桂林县 (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约当今广西龙胜、临桂、永福、鹿寨、金秀以东,蒙山、昭平、贺县北部以北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漓江道改名,治桂林县(今广西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