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董馆
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境。为辽金之际 “河东八馆” 之一。金初升为裕民县,皇统元年 (1141) 罢; 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置云川县。
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境。为辽金之际 “河东八馆” 之一。金初升为裕民县,皇统元年 (1141) 罢; 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置云川县。
亦名天隳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明曹学㻇《蜀中名胜记》卷3:“扬雄《蜀记》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及玄宗幸蜀返跸之后,土人呼曰天回,今谓之天回镇也。”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 宝源山 “山产黑铅,居民尝采取之。宏治九年,奸徒相结为盗,始禁不复采”。②亦名宝山、宝泉山。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谭家墩) 西。《舆地纪胜》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泽州。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元和志》 卷15: “因川为名。” 大业初属长平郡。唐属泽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 废,后复置陵川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属泽州府
一作阿勒坦山。又名金山。在我国新疆北部与蒙古国之间。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4:阿尔台山“周数百里。东望喀尔喀,西望准噶尔部,南望乌鲁木齐。连峰杳嶂,盛夏积雪不消。其树多松、桧,其药多野参,兽多貂狐、猞
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改济南郡为国,封刘肥之子辟光为济南王,都东平陵 (今山东章丘市西)。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泰安、长清、肥城、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地。景帝三年 (前154) 以参与吴楚七国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峨眉河。《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符文水 “出峨眉山。有二水,北则白水,南则黑水”。《方舆纪要》 卷72峨眉县: 符文水“在县西三十里。出峨眉山洞中,北则白水,南则黑水,过双
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沅州“便溪砦”条下:“《志》云,州西南一里有西关渡, 明初置关于此。”设西关渡口巡司,后废。
又名连云栈。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即褒斜栈道。见“北栈道”。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县西南乌江镇。后废。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一百余里海中上、下大陈岛之总称。《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大陈山“在县东南海中。《志》云:台州之山,惟大陈膏腴,且有淡水,每为倭贼所据, 防守最切。嘉靖三十四年,官军败倭于此”。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