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烛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义合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河源县东北有义合墟。
在今西藏曲水县北。公元1042年阿里三部之古格领主延请天竺摩揭陀国超岩寺上座阿底峡至托丁寺讲经说法,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盛事。1054年阿底峡东行,去前、后藏传法,行至聂塘圆寂,弟子种敦巴等于其地建聂塘寺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恒农郡。治所在冶垆 (今河南陕县东南约九十里)。《寰宇记》卷6硖石县: 崤县 “取崤山为名”。北周属崤郡。隋开皇初属陕州,大业初废。义宁元年 (617) 复置,属弘
即今广东顺德市东南小黄圃村。明弘治九年 (1496) 置巡司于此。清康熙六年 (1662) 裁,寻复置,小黄圃之东南为大黄圃,即今中山市北之黄圃镇。清设黄圃汛,有外委把总驻防,并建炮台于此。
在今山西襄垣县东北。民国《襄垣县志》卷7:仙堂寺“在县东北五十里仙堂山下。相传一夜风雨大作,起视林石偃仆,佛殿宝幢已运山上,佛像三:铁一、石一、木一。佛前各涌一泉,殿外别有二泉。又名五泉寺”。
东晋孝武帝侨置,属南豫州。治所在黥布旧城 (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南朝宋属江州。陈废。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九龙河。《汉书· 地理志》 中山国望都: “博水东至高阳入河 (滱)。”《水经·滱水注》: 博水 “水出望都县,东南流径其县故城南,……又东径广望县故城北,……博水又东北,左则濡水注之
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北太平镇上油村。《方舆纪要》卷109柳城县:上油峒“万历二年洛容叛瑶与上油峒诸贼相连络,官军讨之,分遣别将杨照等攻上油”。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境。明万历二年(1574年)官军讨上油
清初戚天元创市,即今浙江慈溪市西北十二里天元镇。旧属余姚县。光绪《余姚县志》卷1《市肆》有天元市。
即今贵州榕江县东北乐乡。《清一统志·黎平府》“朗洞铺”条下:又有“乐乡铺”等皆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