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辽阳县及兴京、凤凰二厅地置,属奉天府。治所在本溪湖(今辽宁本溪市)。《奉天郡邑志》谓:“治本溪湖,名曰本溪县。”民国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52年裁入本溪市,1956年复置。1960年迁小市镇,即今治。1989年改名本溪满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治今辽宁省本溪市。属奉天府。1960年迁治小市镇。1989年改设本溪满族自治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辽阳县及兴京、凤凰二厅地置,属奉天府。治所在本溪湖(今辽宁本溪市)。《奉天郡邑志》谓:“治本溪湖,名曰本溪县。”民国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52年裁入本溪市,1956年复置。1960年迁小市镇,即今治。1989年改名本溪满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治今辽宁省本溪市。属奉天府。1960年迁治小市镇。1989年改设本溪满族自治县。
即热正寺。在今西藏林周县东北。清乾隆 《卫藏通导》 卷4 《寺庙》: “哷正寺,俗名热正寺。”
本临济县,北宋咸平四年 (1001) 废为镇。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临济村。《金史·地理志》:章丘县有临济镇。(1)古镇名。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降隋咸济县置,在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2)今镇名。在四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扬溪河西岸北岸镇。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北岸村。
在今浙江龙泉市南。海拔1543米。《方舆纪要》 卷94龙泉县 “豫章山” 条: “县南七十里又有琉华山,山顶宽平,有长湖,深不可测,山下即琉田,居民以陶为业。” 《清一统志 ·处州府》: 琉华山“亦名
在今湖北武汉市阳龟山西麓。传春秋时楚国大夫伯牙鼓琴于此,为隐士钟子期所闻,结成知音,后人筑台纪念。又名伯牙台。始建于南朝宋,后历经修建,1949年后多次扩修。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1: 韶州 “有狮子岭”。《清一统志·韶州府》: 狮子岭“在翁源县 (治今翁城镇) 东南二十里。山骨嶙岫,形如狮子,为东南要道。旧名猿藤径”。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二十五里大盂镇。《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孟丙为盂大夫。” 即此。西汉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
即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明嘉靖五年(1526)置三水县于此。在今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河口镇。明嘉靖五年(1526年)以南海县之龙凤冈置三水县,即此。
唐贞观二年 (628) 置,属石州。治所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七年 (633) 废。金明昌六年 (1195) 改定胡县复置,属石州。元至元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二年(628年)置,治今山西省柳林县西
在今江西浮梁县东。《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浇岭 “在县东六十里。高险可凭。与婺源县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