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朱明门

朱明门

①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市城)城门。《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建和年间(400—402),秃发傉檀“率骑一万,乘虚袭姑臧。(吕)纂弟纬守南北城以自固。傉檀置酒于朱明门上,鸣钟鼓以飨将士,耀兵于青阳门”。

②又称朱明阁。北魏平城内门阁。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魏书·高祖纪》 载:太和元年(477)七月,“起朱明、思贤门”。


猜你喜欢

  • 嘉利泽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南。明 《寰宇通志》 卷111: 嘉利泽 “在嵩盟州东南十五里,方围百余里。水溉民田,鱼供民食,故名”。少数民族语称罗婆泽。因在杨林东北,故又称杨林泽或杨林海子。县境有西湖,此又曾称东

  • 白羊平口

    又名三盆口。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平山县:白羊平口“县西北百六十里,又南五里曰白羊口,东北去龙泉关三百里,皆宏治二年设兵戍守”。

  • 桐柏镇

    ①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北二十里桐柏镇。清于此设武清营都司,后改设外委驻防。②即今河南桐柏县治。元废桐柏县为镇,属唐州。明属唐县,置桐柏镇巡司。成化十二年 (1476)复置桐柏县于此。

  • 谷帘泉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三十五里庐山康王谷中。陆游《入蜀记》卷4:谷帘水“甘腴清冷,具备众美……非惠山所及”。《明一统志》卷52南康府:谷帘泉“其水如帘,布岩而下者三十余派。唐陆羽《茶经》品其水为天下第一”。

  • 弘道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营道县置,为江华郡治。治所即今湖南道县。乾元元(758)为道州治。北宋复改营道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营道县置,治今湖南省道县。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属道州。

  • 类伍齐

    又作类乌齐。在今西藏类乌齐县西北类乌齐镇。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察木多由类伍齐草地进藏。” 即此。见“类乌齐县”。

  • 武利墟

    即今广西灵山县南九十里武利镇。明嘉靖《钦州志》 卷7灵山县: “武利墟在治南八十里上安业乡。” 清设把总驻守。

  • 飞泉岭

    在今广东丰顺县南蓝田。《清一统志·潮州府》 “飞泉岭”条引《广东通志》:“岭在揭阳山西。壁立万仞,周数十里,层峦叠��,人迹罕至,有泉飞空而下,如瀑布。因名。”

  • 辛弃疾墓

    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陈家寨西南鼓楼门(又名虎头门)阳源山颜家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早年曾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抚使

  • 鸿台 (臺) 冈

    在今河南尉氏县洧川镇西。《战国策·韩策一》: 张仪说韩王曰: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大王之有已。” 《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鸿台冈 “在洧